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因素,提出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有效途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了解主要影响因素与产生原因。结果: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影响教师的在职提高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论: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科研能力;因素分析
二十一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重要保障。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适应卫生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研究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各类因素,提出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将有利于教师的能力发展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教科研能力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教科研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对现代大学与大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1],是促进卫生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学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卫生事业服务的基石。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卫生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势必要求卫生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卫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教师必需站在卫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研究卫生技术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要求。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科研能力,是卫生类高职教育增强人才培养岗位适应性的重要保证。
(二)教科研能力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随着卫生事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的悄然变化[2],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卫生技术人才岗位的变化,需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师深入研究专业设置的岗位针对性,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服务[3]。今天的卫生职业教育必然需要以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作为内涵建设重点,教师教科研能力必将成为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关键[4]。因此,如何帮助教师从讲台新手到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成功转型[5],是提升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的方法,系统分析影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各种因素。来自省内卫生高职类院校260位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从某校近三年获得的课题立项与发表论文情况分析,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少,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高层次的立项课题.
(二)科研团队意识不强,主研方向不明,缺乏优势领域。调查数据显示,教师中27%人不知如何有效申报课题,而自认为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科学研究的占到调查总数28%[6]。在制约教师科研质量提升的原因分析中显示,教师自身缺乏优势研究领域或主研方向不明是影响教师科研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时间保证和重立项轻研究过程的积累,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3.16%,23.16%。教师不善于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与专业特长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导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弱化,既限制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研能力培训薄弱,不利于教师的在职发展。在培训项目分析显示,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是科研能力,其次是教学技能。教师希望学院帮助设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减少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以增加研究时间,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目前教师接受培训内容分析,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居多,其次是校本培训。调查中还显示有69.4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院企合作项目研究。
四、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教师规划研究领域。分类指导教师规划研究领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学校要结合教师成长规律、学术背景与个体发展需要,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时期设计具体目标与任务,分类指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优势,锁定研究领域,有效引导教师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领域,积累研究经验和第一手资料,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加强团队协作,发挥组织智能提升能力水平。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协作,互补互助才能达到团队成员的最大工作效率和团队组织智能的发挥。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是要岗位针对性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并重。教师唯有加强团队建设,包括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组建有不同层次教师及行业专家参加的研究团队,才能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推进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平台。有效的教科研管理在于善于为教师搭建能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适宜平台。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利于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的氛围,鼓励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整合、教材建设等方面选择主研方向,引导教师乐于把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把教学一线与临床一线相结合,实现教师的校本在职发展,是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四)锁定优势领域,厚积薄发提高研究成果品质。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不但需要外部条件,更需要有激发教师主动投入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学院应遵循科学研究本质规律,不但善于引导教师投身科学研究,更要帮助教师锁定自己的优势研究领域,引导教师根据自身业务专长与研究优势,结合专业,深入临床开展应用性研究,从关注自我发展向关注行业发展、学校发展,关心学生发展转变,厚积薄发出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衡.美国大学文化发展新趋向———教师发展从关注自身专业到关注学生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08(9):41-45.
[2]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3]许序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9(5):83-85.
[4]李琼生.实施“质量工程”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32-34.
[5]苏宝莉.高职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77-78.
[6]孙小娅,向敏.科学研究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0):63-64.
【卫生类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