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校面临的经济活动亦日渐复杂,高校经费来源亦更趋多样化,这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高校预算管理现状来看,在编制方法、预算执行、预算考评等诸多方面都暴露出大量问题,预算管理的功效无法充分实现,难以有效服务于高校建设与发展,亟待改进和优化。
一、高校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是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工具,无论是盈利组织还是非盈利组织,都需要通过预算管理来有效地配置内部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组织发展目标。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主要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其预算管理虽然在管理手段、过程方面与企业等盈利组织具有相似性,但更偏重于预算管理的合法化、规范化等方面,呈现出高校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多层次。即髙校预算分为校本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是一个多层次的预算体系。二是全域化。即高校预算管理活动涉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对资金应用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指导性作用。三是有效性。即预算管理应尽量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出现预算资源不当配置。四是优先性。即预算管理必须分清主次,优先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五是战略性。即预算管理应服务于高校战略,并随着战略的变化进行调整。六是约束性。即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对高校所有人员的一种制度性约束,任何人都要遵照执行。作为一个系统,高校预算管理贯穿高校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绩效评价等基本环节。其中,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基石;预算审核保证了预算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预算执行中,允许恰当的预算调整;预算监督是预算有效执行的保证;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不仅评价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而且据此对预算单位实施奖惩,并决定下一周期的预算编制活动。缺少这一环节,预算管理将失去意义。
二、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审视
预算管理是高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它不仅能帮助高校加强收支管理,合理配置有限资金,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也有助于促进高校改进决策机制,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减少运行风险,避免重大损失。同时,预算管理能明确校内各部门职责,并提供绩效评价标准,这不仅能合理协调校内各部门间的关系,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规范高校职工日常活动,便于对职工实施激励与控制。可见,预算管理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从现实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高校预算管理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其主要表现在:其一,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既需要高层领导的支持,也需要校内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但实际上不少高校并未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预算管理,高层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和支持不足,预算管理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其二,预算编制不合理。一方面,预算编制多由财务部门承担,而财务部门对学校未来发展难以精准把握,对学校整体工作安排也不尽清楚,对其他部门业务不十分熟悉,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定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很难贴近实际,预算作用不大。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少高校仍旧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造成不合理支出继续存在,预算执行脱离预算编制,预算成为摆设。其三,预算执行控制机制薄弱。体现在预算执行不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预算调整不规范等。具体就是:一些高校对支出预算较重视,而忽视对收入预算执行的管理;预算执行过程没有实施跟踪管理和监控;预算调整方面缺乏规范的制度,某些领导漠视预算的严肃性,随意调整预算,预算经费得不到有效控制。其四,缺乏有效的预算考评激励机制。高校预算能否得到执行,与内部各预算单位及全体职工的配合密切相关。这需要构建有效的预算考评激励机制。但一些高校并未重视预算绩效评价,未将预算执行与个人利益相挂钩,缺乏科学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很难保证预算执行获得良好效果。
三、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高校领导层的预算管理意识,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领导层要加强学习,从思想上真正认识预算管理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从而重视这项工作,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通过宣传,在学校积极传播预算管理的优点,使校内各单位和全体职工都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从而予以配合和支持。由于预算管理是一项事关高校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为保证其顺利开展,必须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确保其权威性和专业性,负责全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使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更强,预算监督更有力,预算考评更权威。
(二)抓好预算编制,提高其科学性。
首先,建立合理的预算编制系统,包括建立预算编制机构及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健全原始数据信息网络等。其次,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超前谋划与科学发展相结合;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等原则。再次,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高校预算编制方法有很多,比较而言,零基预算法较基数加增长的传统方法更科学,它可以将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学校各个预算执行部门,更注重预算资金的效益和使用效果。此外,滚动预算法克服了年度预算的缺陷,它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使预算更加契合不断变化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当然,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四是,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归入预算控制科目,提高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
科学的预算需要执行来落实。首先,加强预算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预算执行流程,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减少预算执行成本,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尤其要强化预算调整的程序与手续控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执行的一致性。其次,.强化内部控制力度。高校内部要建立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网络系统,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责任单位,使其及时了解,尽快做出相应决策。再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常规性检查,有助于总结其中的问题,发现偏差,严肃预算,强化财经纪律。
(四)构建科学的预算考评机制。
这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其要点在于:一是高校要高度重视预算考评,建立预算执行考评制度。二是高校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尽量采取量化指标,指标应该易于表达理解,方便操作、计算,避繁就简、突出重点,反映实际问题,数据的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三是预算激励的建立。预算激励是根据预算业绩考评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奖惩,以对预算参与者产生利益触动,是预算推行的原动力。高校在设计奖惩制度时必须遵循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真正起到激励全体职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