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与他的猫》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我想,作为一个人,他都有一个两面性——善与恶。在平时,你展现出的可能是高尚的,善的一面,但在危难之际,你展现出的可能便是丑陋、恶的一面了。

《少校与他的猫》读后感

  《少校与他的猫》讲述了一个少校抛弃了他的战友,带着许多粮食和一只猫逃走,最后饿死在洞穴中的故事。少校在平时是一个有良好品质的人,因为他的战友相信了他的谎言,并且期待着援兵的到来,但在死亡面前,他却表现出了贪生怕死,背叛战友,临阵脱逃等一系列丑恶的一面,在死亡面前,他恐惧,所以他逃离。但有时命运就是这样,你想逃却逃不掉,

  “少校不敢出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撒了一个很大的谎,不可能得到幸福了。

  而且他也逃不出去,因为这个洞是被封死的。”

  少校终究是饿死在了那个山洞里,尸体被他的猫吞咽,比他那些战死的战友更加凄惨地死去。

  少校的做法在我们的道德观念上来说是极为错误的,是可耻的。他抛弃了他的战友,给了他们一个虚构的希望,在他们的希冀中想要逃离死亡给予他的恐惧。丑恶的人性被瞬间暴露、并被不断放大。他的做法让人不齿。若我们假设少校成功地活了下去,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会受到怎样的待遇?是大家的爱戴还是人们的唾骂?留给他的只有人们的不屑和鄙视和他内心深处对战友的愧疚之情,就算他逃离了死亡,又能怎么样?他会活在人们的唾骂和自己与日俱增的愧疚中,残了余生,有时精神上的折磨比身体上的痛苦更为可怕。

  但换个角度来思考,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一种动物,在危难之际选择留下自己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抛弃了作为了人的尊严。面对死亡,人们总是有着最根本的恐惧的,古代的皇帝们求不死药是,现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是都为了延续人类的生命,远离死亡,而害怕、逃离便是人们面对死亡的第一反应。少校这么做顺从了自己思想中的私欲和心底的恐惧,也许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家中有病弱等待赡养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也许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他想活的更长一点。现代社会中,毕竟没有人是绝对高尚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是有私心的,有多少人能像文天祥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国家坦然赴死?又有多少人能像陆游那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临死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国家?少之又少!

  我自知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没有那么高尚的品质,在危难关头也许无法做出太过伟大的举动,但政治历史课上,老师灌的“良心红茶”到底还是喝下一点的,人性的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我只愿若真有那么一天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重蹈少校的覆辙。

  《少校与他的猫》教会了我一堂课,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