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聚类式特藏建设浅探论文

时间:2021-08-31

  特藏是“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收藏原则,专门收集和保存的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特定历史时期或具有某种珍贵价值,独具特色且能够对相关领域造成影响的文献资料和数字资源”。特藏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揭示和打造其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特藏,各个图书馆有不同的名称,如特色资源、特色馆藏、特殊收藏等。当前涉及特藏建设的讨论,多是从数字特色资源和实体特色资源建设方面探讨研究,强调珍稀性与专题性。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特藏建设方面存在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忽视实体特色资源建设、实体特藏资源相对薄弱等问题阴。笔者在阐述主题聚类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民国高等教育”特藏建设为个案,旨在为促进实体特藏建设提供参考借鉴。1主题聚类的内涵及特征

主题聚类式特藏建设浅探论文

  古今中外,人类揭示整理文献主要有分类法和主题法两种方式。我国汉代刘向、刘散编制的《匕略》、西晋苟颤编制的《中经新簿》、清代纪购主持编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西方杜威的《十进图书分类法》以及我国当前通用的《中图法》,都是将各种门类的文献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按照其远近亲疏、层层隶属,把各类文献组织成一个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它们是分类法的典型代表。主题法以特定事物、对象、问题和现象,即以主题为中心集中图书资料,不像分类法需要受学科体系的限制,而是直接从主题对象的角度揭示图书资料。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类书和西方13-14世纪的圣经语词索引,18世纪后进一步出现主词索引和字顺分类目录,1876年克特的《字典式目录条例》发表,标志着现代主题法原则的确立。主题聚类式特藏建设溯源于主题法,实质上是根据其主题和研究方向将分散的图书聚集在一起,在一个小的主题下形成相对完备的收藏。如果说分类法是打散,主题聚类法则是集聚,能满足对主题感兴趣的读者研究的需要。

  主题聚类的主要特点是“完备性”和“主题性”,虽然对文献的覆盖面相对较小,但在该主题领域内,便于对其感兴趣或有需求的读者查阅。不同的特藏由不同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有其特定的主题范围,可大可小。主题可以是人物、机构、行业、学科、历史时期、事件、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等,文献载体的形式多样化,如纸质类、音像类、图片等。以民国文献为例,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民国图书特藏,厦门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中的民国期刊专题库,实质上就是以“民国图书”或“民国期刊”为主题聚类形成的。以民国高等教育作为主题,相对来说主题涉及的文献内容及范围更小、更具体。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再度挖掘整合资源,即从现有的馆藏民国图书中将其提取罗列出来,聚类后整理加工形成“民国高等教育”特藏,还有分别以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时间段)、人物和机构为主题的“百年西文老刊”特藏、“钱学森”特藏以及“江南制造局编译丛书”特藏。这些以主题聚类为基础的特藏主题集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或历史价值,能更好地为特殊需求的读者提供专题阅读和研究服务。其中,“民国高等教育”特藏最具“完备性”“珍贵性”以及“独特性”等特点,其聚集、整理以及排架方式最能体现主题聚类式特藏建设整个过程中建设者的创新思维。2主题聚类理论指导下的“民国高等教育”特藏建设

  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主体内迁,当时90%以上的图书和历史档案随之运至西安,历经风雨,这些珍贵史料仍保存于本馆古籍与特藏阅览室中。由于时代久远,混堆一处,出现破损,函须整理。2013年,图书馆开始整理研究这批珍贵史料,建立交大特藏。民国期间曾有过一段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发展的繁荣时期,其间效仿欧美先进的大学制度和教育模式,建立起本土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当时,高等学校不论是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发展,1947年,高等学校的数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近一年来,根据地毯式排查,该馆收藏的民国高等教育史料合计约150多种,包括各学校出版的概览性图书,涉及国立、公立、私立、教会学校,大学、专门学院等,都是反映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一手资料。西安交大图书馆收藏此类文献的种类之完备,数量之多,在国内高校乃至省市级图书馆中实属少见。整理这些资料对高等教育史研究、校史研究有重大意义,通过整理、聚合、发掘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形成交大“民国高等教育”特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这一特藏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

  这批特藏图书,经过初步整理聚类,下一步要考虑如何排架编号,以方便取阅。特藏的排架不同于图书馆的普通藏书,其按照主题来区分文献,同一个主题下的各类文献资料集中排架,并专门管理与保存。普通馆藏所用的学科分类排架法不太适合特藏文献,图书馆可根据某主题特藏文献资料内容属性或自身特征来排架。如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编制了适合自己的新的高校文库排架编码方法,即以著者为排架单位,按照著者所在单位代码、著者系列代码、著者研究所属学科代码、著者身份代码、著者姓名代码、文献盒类别号次序排列,将同一著者的文献集中在一起,能更好地体现高校文库的历史性、资料性和激励性三大特征。针对“民国高等教育”特藏,我们根据文献内容体例,自行设计了一套排架方案。仔细分析,这些图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高校招生章程,如办学情况、法规介绍以及招生情况,类似于年鉴。另一部分是高校内部出版物,如刊物、纪念刊、同学录、图书馆状况等。再对这两类内容进行规整,根据学校所在地尽量把同一个地区(如同一个省)的放到一处。由于年代及纸张质量,排架时不能竖放,只能10多册平挥。还须把规格大小基本相同的放到一块,即按照规格分类排架,这样看起来整齐明朗,对书的损坏也小。原则上基本按照如上三个层面结合分类整理书目,中间又有灵活性。再对这些文献资料全部进行编号,如MG001, MG002,……,一直到MG150,MG151等,MG代表“民国高等”教育,编号则相当于索书号,每个编号后都有其所对应书的题名,像书签一样夹在书里面。最后按文献编号的顺序将这些书排架,方便查询。如果以后再发现有此类图书,也可以顺着编号往后排架。 我们整理这批史料,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目前,这些图书资料已被数字化,收录到CADAL系统,读者通过校园网直接可以阅读。而一些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研究机构也关注到本校这一特藏,并实地探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的孙邦华教授看过我们的特藏简介及书目,肯定这些文献是有价值的,“对于了解当时学校的章程、学则、管理体制、院系设置、课程体系、招生等有一定帮助,特别是收集这么多学校的资料不容易,有个别的资料不易见到”,“作为特藏建设是可以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始人潘愈元先生认为这套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高等学校及高等教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并将我们整理好的民国高等学校史料简介及书目清单转发给他们资料室收藏,以方便老师在教学研究中查阅。以上事实说明,这一特藏已经得到较好的利用,引起了关注,发挥了它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独特作用。3主题聚类式特藏建设的思考

  通过上文分析,高等学校的特藏建设要强化学校的学科优势或突出历史特色,因为这是图书馆面对特定人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交通大学民国高等教育特藏、江南制造局编译丛书特藏,其文献本身具有历史价值,文献内容可强化高等教育、中国科技史或科技翻译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科。而如钱学森特藏则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学文化传承、求实严谨科研精神培养中的有力抓手。各图书馆应采取有效措施,投入人力物力,瞄准特定选题,加强特藏建设工作。3.1抓紧开展对年代久远文献的保护及修复工作

  以民国文献为例,在整理这批特藏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民国图书的装汀已经脱落,有的则散页、脱页、缺页,甚或出现破损的页面,大多纸张发黄发脆,甚至一碰就掉渣。民国文献的修复是一个难题,主要是解决文献纸张的脱酸问题,而脱酸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不是很成熟。有些图书馆在民国文献的保护方面做得比较好,如重庆图书馆,为民国文献的保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南京图书馆等则在古籍及文献修复方面有良好的技术。尽管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挽救、保护古籍的相关工作,随后又开始策划并于2012年启动了民国文献保护计划(主要针对公共图书馆),但这些年代久远的文献的保护修复仍没有引起图书馆足够的重视,而且一些图书馆不具备文献修复的专业设备和技术。笔者希望图书馆都能重视年代久远的书籍资料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进行出版、缩微、数字化等再生性保护外,更要合作开展文献修复工作,并切实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以延缓其老化进程。3.2根据特藏内容,灵活处理,避免重复 选择或确定主题时,除了要考虑特藏文献收集的完备性及特色性,还要考虑避免不同主题之间有交叉部分或存在包含关系,否则特藏建设可能会出现重复建设,失去本来的意义;要避免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重复建设或图书馆内部资源的重复‘,i。以民国时期王云五主持出版的“万有文库”为例,国内一些图书馆整套收藏,图书馆可以专门排架收藏(可叫做专藏),而不能算是特藏。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曾在交通大学担任过图书馆主任,西安交通大学交大文库中包括了杜定友文集等,如果因为还有些与杜定友相关的更多资料而欲建立杜定友特藏就不太可行,除了与图书馆内部资源有重复之嫌,也不具备特藏的相对完备性,即使发现其他的手稿资料,也不会有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关于杜定友的资料多,因此特藏建设还须慎重从事。在整理一些主题明确的文献作为特藏时,要根据文献资料自身的特点,不一定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可以灵活地对其进行整理书目以方便检索查阅。如西安交大图书馆江南制造局编译图书特藏,可以按学科(学科中再按出版时间先后)整理书目检索并排架,也可以完全依据出版时间整理书目。

  主题聚类式特藏建设的实质,就是从已有馆内库存中,以某一主题类聚图书资料,再度挖掘整合加工资源,避免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埋没在浩瀚的书库中而乏人问津;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新进有关图书资料,满足人们对特定课题的要求,为特定的读者群服务。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应体现学校的文化精神和学术传统,正如张红扬所言,特藏“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在形成中经过了人为的筛选、过滤、发掘和整理,体现了图书馆员的智慧”,也是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以正在建设的交大文库为例,可按学院再按作者等整理书目,也可以开发虚拟的电子书目,其中以院士文库小主题再虚拟聚类,展现院士的风采,激发大学生对科研的追求与向往,或者通过专题实物展览,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特藏建设,无疑是最能体现馆员聪明才智以及创新能力的舞台,也是体现图书馆形象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