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教科研工作状况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目前,我国的农村中学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科研,都提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教育科研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但仔细观察和冷静反思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尽管观念上、理论上非常重视教育科研,但教育科研其实并没有能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思考、探究、研究意识和行为还没有充分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没有更多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育工作中,学校还没能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研究氛围、文化氛围。那么,制约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开展的因素有哪些?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应是什么状态?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处主任,笔者一直对“农村中学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和“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科研”进行思考。

浅析农村中学教科研工作状况的论文

  一、农村中学教科研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研究意识与习惯

  很多老师在从教较长时间以后教学慢慢变成一种单调的活动,在日复一日的传统教学中,有些老师的好奇心、追求事物本真的原动力消磨殆尽。他们不读书,不看报,甚至很少去思考教育问题,长期埋头于教材与作业之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研究的意识。

  另外,教师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教法习惯、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习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习惯几乎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自觉不自觉中带动教师每天的生活。缺乏研究意识与习惯,使教师的工作陷入常规工作的重复而无法自拔,科研变成领导强加给部分“积极分子”的任务,而不是全体教师的内在需要了。

  (二)教育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后果

  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一种局面是:理论工作者追求理论构建和创造,实践工作者从事和发展实践。导致的结果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实践基础教育,坐在书斋闭门造车,形成的理论对实践者缺少具体的指导价值;实践着基础教育的教师不研究教育理论,缺乏成为研究者的自觉和能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使学校教师没能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切合实际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的指导,因而无法提升自己的实践境界,从而学校也难以通过教科研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果有教育科研的理论工作者“扎根”于学校,与教师们一同努力,相信会有双赢的效果。

  (三)科研观念和操作中的误区

  教师们习惯性地认为写论文就是科研能力的表现,认为科研一定就要有课题,就是著书立说,写成果报告;认为科研是面子工程,对校长而言是“政绩”,对教师而言则是额外的负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影响中考、升学率等。

  教科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也不愿“屈尊”,认为教科研是“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是,要求教师要像专业教育理论研究者一样,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科研活动,并以此衡量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师们无法完全用一些自己并不熟悉和擅长的操作程序来实践,也无法用一些高深而陌生的学术话语系统来总结自己的实践,于是就只得敬而远之了。

  (四)复杂任务和局限能力的困难

  我们农村基础教育担负的担子太多太杂,受外力的影响太大。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受国家或主管部门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的影响太大,加在教育、学校的任务、功能太复杂,太不确定。改革开放后,教育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教育观念、教育研究方法及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令人难以选取,难以认清本质性的东西。而目前,新课程改革又风起云涌,理念和理论已先行一步,然而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办学体制、观念调适、教育教学策略却是滞后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在改革大潮中承担的内外部压力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重,学校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复杂,学校教科研面对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

  但农村多数教师是“历史”培养出来的教师,无论视野、眼界、学识都有局限性。当初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政治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工作以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习惯的形成又限制了教师们的与时俱进,以至于胜任教育科研的教师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们农村教师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是严重不足的,开展教育研究确有明显的现实困难。

  (五)现行组织结构的制约

  农村学校的科研如不与教研紧密结合,就失去了先导的意义,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现行组织结构的设立却使教研和科研形成了“两张皮”,严重影响学校科研功能的发挥。教学研究归属省、市、区教研室领导,科研则归属各级科研所(处)的管辖。对应到学校,教研和科研也二元化了。

  (六)真正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缺乏

  与升学实绩相比,教育科研成果是不易在短时间内显现的隐性劳动成果,这种成果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勇气,更多的表现在老师的素养、学识、思考能力、方式方法等一些难以量化、物化的方面的提高。因此往往难以衡量,也得不到相应的认同、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二、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科研应具备的特点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科研应该是充满生动的学习气氛、充满思想和基于学校现实问题基础上的创造,应是充满内在的激情和热情的。因此,笔者认为“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科研”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思考、研究是教师工作的习惯方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们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角色的多重性,尤其是社会对教师巨大的期望值,使教师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而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共同进行教育科研,在同一目标下各自承担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研究中遇有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学校组织进行专题研讨,营造出促人学习和思考、使人上进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形成学习之风、思考之风、务实之风。

  (二)教育改革实践有意义、有前沿性

  学校的教育科研,应立足于学校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及学校整体改革的全局来进行,选定的课题应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面向新世纪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科研的突破口找得准,从关系全局而又较容易突破的方面入手;科研的重点抓得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学校个性特色进行;科研重点更是基于解决学校现实中产生和发展中将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

  只有研究型教师队伍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科研,只有教师富有研究精神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而且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能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固定程序。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科研,主要就是身处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围绕自身教育实践所开展,是一种“原生态研究”。教师既是教科研的实践者,又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要让教师最广泛、最直接、最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让基础教育呈现出真实、生动、有效的局面。

  (四)形成学习型教师团体

  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容易导致无序、无效。阅读教育名著、专著、高质量教育论文是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富有人文思想的著作,学习教育理论名著,学习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信息的文章。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品味。还可以请一流的专家来校讲学,让教师直接与大师、名师对话。

  (五)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式

  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育科研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按照专家的建议,结合学校的、教师们研究工作的实际特点,笔者倡导教师们进行案例研究。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以一个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及班主任的处理方法等作为研究个案,让教师们在案例研究中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在讨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提出教育教学的建议和策略,科研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了解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科研的现状,切实有效地规划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树立一个品牌学校,造福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