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为在段誉人生中的积极作用论文

时间:2021-08-31

  “无为”在《老子》八十一章中先后出现了十二次,成为贯穿始末的重要思想。关于其义,人们或解为消极的不作为,或解为矫饰的不想为,皆未中肯綮。事实上,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刻意为之。具体来说,它是指在生态领域里遵循自然法则,在社会生活中遵奉人事道理,不强加干预,亦不委屈附离,以“绝圣弃智”的纯朴姿态应对一切。至于将无为理解为尚权术奸诈,搞阴谋诡计,则与老子崇尚自然,摒弃巧智的思想出入甚大。钩沉历史,无为不是冯谖未雨绸缪的“三窟”经营,不是奕詝窥揣父意后的韬晦伪饰,更不是曹丕迫害手足的阴沉构陷;品读金庸,无为不是周芷若对阴毒功夫的急于求成,不是鸠摩智身在佛门的魏阙之心,更不是慕容博损人为己的渔利盘算。这些人把“欲望”误读为“需要”,造成了人格内部的激烈冲突,最终与武学和人生的巅峰失之交臂。按照金庸的理解,无为应该是阿朱以死化解爱人与父亲仇恨的赤子之心,是萧峰捐身排解宋辽纷争的庙堂伟量,是扫地僧对慕容博、萧远山放下屠刀的醍醐点化,这些侠之大者虽然都大有作为,但其行为皆顺应天道与人事,对于人物的解脱与回归起到了关键作用,使人们冰释隔阂,国家消除战祸,生灵免遭屠戮,这便是对“无为”的正解。他们的壮行义举,同时也是对《天龙八部》小说主题“无人不冤”的消解,给“有情皆孽”的了断。但是,这些人物的无为太惊天动地,且损耗巨大,与道家哲学“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判断尚有一些出入,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却将无为解读得充分到位,诠释得精彩绝妙。

论无为在段誉人生中的积极作用论文

  一、武学精进的回馈

  (一)北冥神功的恩赐

  段誉练就北冥神功还要从钟灵说起。段誉初遇钟灵时,钟灵正待观无量派与神农帮的恶斗。当时他“不通江湖,不会武功”,是个“一表人才的呆子”,上房梁还需钟灵用绸带拉他。钟灵因知情不报被“无量剑”左子穆所挟,而段誉仅仅因两人一起吃瓜子的交情就要“刀剑一块挨”,可谓重情重义。后虽脱难,一无所长的段誉却执意要为两派和解,导致钟灵被神农帮扣押。段誉向钟父求救,途中跌入无量玉璧,奇遇神仙姐姐的玉雕,出于对美的欣赏尊奉石像“磕首千遍”的驱策,终得北冥神功秘笈。

  二、携手美眷的归属

  如果武学的精进与内力的增长都与段誉的主观意愿无关,那么,美人的虏获总是段誉处心积虑的结果吧?相比起武学的易得,情的确最为段誉劳神。但是本文开篇已经明确指出,无为的意思不是不作为,因此段誉斩获芳心虽费尽周折,但因所做皆出自真心,发乎情,止乎礼,顺乎自然,故仍属无为。

  虽然段誉对诸多妹妹皆有情有义,但对王语嫣却最情深意重。不幸的是,王语嫣心里只装着表哥慕容复,对段誉,全然不放在心上。英雄大会上,段誉被慕容复踢了筋斗又踩住胸口,王语嫣却视若无睹,即使段誉被击中右脑,她也毫不担忧,甚至还为慕容复点中救子心切的段正淳喝彩,着实让人心寒生厌。后来段誉使出六脉神剑,招招进逼,终因王语嫣之故饶其性命。没想到慕容复恼羞成怒,反下毒手,段誉险遭暗害,王语嫣竟然还是无动于衷。面对段誉的痴情,她丝毫不为所动,为了她的表哥,她情愿让段誉去死。后来段誉因为她遭慕容复暗算身陷枯井,她依然对慕容复寄予希望,面对责问,马上辩白解释,求原谅,赔不是,终究无法融化慕容复的自私凉薄。

  三、大理皇帝的宝座

  相比起女人的无足轻重,江山的确最让慕容复挂怀。他聪明一世,却将才貌双全、死心塌地的王语嫣推向别人的怀抱,失去了最后的复国机会。而段誉这个不娶西夏公主的糊涂蛋,却坐拥美人与江山。二人迥然不同的结局真正演绎了老子“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预言。

  慕容复与段誉,同为帝王之裔,一个所谋者大,一个不为所动。慕容复从小接受的是以兴复大燕为终身之志的殷殷告诫,因此雄心壮志,练就盖世武功,图谋复国;段誉从小学习的是老庄佛禅的谆谆教诲,于是不恋皇位,不愿习武,造就一副菩萨心肠。前者狼子野心,苦心孤诣,最终却一事无成;后者淡泊名利,浪迹江湖,却登上皇帝的宝座。

  金庸先生深谙儒释道文化,通过塑造段誉和慕容复这对一成一败的例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段誉不求而得皆因其有“比于赤子”的“含德之厚”,对爱人矢志不渝的慕求,对兄弟肝胆相照的赤诚,都映衬了这个人物的浑厚质朴。相反,慕容复求而不得,皆因急功近利,贪功败德。武林的纷争、民族的战祸莫不是由贪欲引起,故老子曰:“咎莫大于欲得。”“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余都是真的”,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并不错。金庸以小说家的笔法,用艺术的真实再现人性的斑驳,将武侠上升到哲学的境界。正如孔庆东所言,“洞悉他人的心灵才是最高的武功”,其实,洞悉心灵的文学又何尝不是最深刻的文学?段誉作为道家文化的载体,成功演绎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精彩人生,这样诠释,舍弃了玄妙艰深,不流于泛泛,亦不落于说教,这便是金庸武侠的魅力所在。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沉醉于绝妙的招式,热闹的江湖,抑或凄美的爱情,只是细节的围观,只有读懂了人心、人性,方为真正的赏音。比如,读段誉,读懂了他守柔的人生准则,也就读懂了老子的立身哲学。纵观金庸武侠,这种深情的人文关怀与深重的人生警示不胜枚举,尚有更深刻的意蕴待我们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