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但当前高校在学风建设上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学生受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在校学习期间急于求成果、要成绩,轻视知识积累或丧失学习目标。在当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应从引领学生思想观念、改革高校基础课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对策;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背景;不良现象
学风是学校师生整体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高校建设优良的学风,对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优良的思想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是当前高校不良学风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新常态下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不仅是完成高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强化高校基础建设的大计,更是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
一、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导致的高校不良学风现象
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轻视真才实学,推崇“及格万岁”的观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课堂纪律松散、迟到、旷课等现象在高校中经常发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用所谓的就业前景、大学排行榜来衡量自己所学专业、就读学校是否有价值。在所谓的“冷门专业”和非重点大学中,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堪忧,就算学好了专业知识将来在社会上也毫无竞争力,因此干脆不学习、不努力。此外,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把学校开设的课程按有无实际用途的标准来划分,并区别对待。他们仅对能迅速回馈效果的课程感兴趣,对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则不感兴趣;在课程学习上,不少学生对与短期目标关系不大的通识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此类课程常常是应付了事。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利己、短视、实用等现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进而阻碍国家的人才培养大计。
二、新常态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高校与外界交流频繁,高校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造成高校内学风涣散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因素,社会环境、教师素质、考核制度等都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方法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社会上盛行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风,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应从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形成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合力。
1.注重思想引领,多渠道倡导高校学风建设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主题,但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他们利用图书杂志、人才交流、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把消极、腐朽的价值观输送进来,潜移默化地在青年一代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2],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就是其武器之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面对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强大的经济和网络文化影响,指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和制度,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保持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抵制消极观念、腐朽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将情感目标、育人目标同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新青年;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应利用互联网、微博、即时聊天工具等大学生熟练使用和易于接受消息的新兴媒体,正面倡导积极思想,发起构建优良学风的号召,举办与学风建设相关的线上活动,使优良的学习风气充盈在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线上、线下各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应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制定切实可行且针对性强的思想引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点面结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提供必要的经济扶助,将解决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学习上。
2.推行课程改革,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学生对基础课和思政课兴趣不高的现象,高校教师应当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把难懂的教材语言变为学生可以理解、乐于接受的语言,融知识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其自信心结合起来,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为教学目标之一[3],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倡导形成性考核,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平时表现的比重、增加实践和讨论环节的比重,减少甚至取消笔试考核方式。学校自2014年9月开始尝试改革《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上台讲,学生根据期初教师给定的若干话题分成小组轮流上台报告调查结果,接受教师和台下同学的质询。师生共同探讨道德和法律问题,使学生既辨明是非又锻炼了思辨能力,还学习了课程内容,师生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更受学生的接纳和喜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更深入。除了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课堂知识的有效平台。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学生举办有益于学生成长学习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将之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互相弥补,最大效力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热情。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可适当利用学生急于从活动中有所习得、急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心理,在活动中融入基础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要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
3.加强教学管理,多形式严抓学生的学习纪律
每所学校在其发展历程中,必定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传统和优良学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在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时,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学习、班会、团会等机会,组织学生学习学籍管理、纪律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依靠学生干部团体,严肃课堂纪律、加大课堂考勤力度,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适当处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应坚持管教与管学相结合,对上课时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主动教育和制止,加强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学生工作者应以每次评优评先为契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学习标兵”“学术之星”“学习型宿舍”“先进班级”等典型,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学习氛围。另外,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引导他们多举办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应倡导政工干部在进行学风建设工作时打破所带班级、专业的界限,进行跨年级、跨专业的合作。辅导员、教师应促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学生或其他专业的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研究生在思想、实践、学习、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引领本科生成长;利用高年级学生在课程结构、学习方法、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熟悉度,引领、帮助低年级学生构建优良学风;利用学生对其他专业领域的好奇心,通过拓宽不同专业学生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所高校学风的好坏,影响的不只是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影响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在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时,应发挥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以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以优秀的教师、学友、同龄人为榜样,言传身教,创先争优;以畅通的消息传递渠道和多元的思想引领为辅助,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文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9.
[2]小草.抵制西方价值观渗透,是高校反对和平演变的重要任务[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2,(1):16—20.
[3]王瑜瑜.课堂教学与学风建设的有机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82—83.
[4]阙寿林.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4,16(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