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赤峰是京津、辽沈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不仅关系赤峰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更对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赤峰市还有近186.67万hm2荒漠化土地需要治理,受立地条件限制和资金短缺的影响,治理难度也将越来越大。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通过加强水利建设改善土地沙化的问题有其现实的可能性。
2 土地沙化对水利的影响
2.1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赤峰市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一7 ℃ ,最多风向大部分乡镇为西北风,局部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3m/s。受土地沙化的影响,大量的风沙随风进入水源地,导致区域内河床增高,很多水利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缩短期使用寿命。严重的,水库甚至因淤积而报废,不但影响农业用水,同样影响到工业用水。
2.2土壤水吸收的影响
土壤表层沙化覆盖加厚,将增多土质毛细管孔隙数量,一定程度上增强土壤的透水性能,土壤含水量锐减。虽沙表面蒸发不大,减少了大然水的消耗。但是由于风旱同期,首先沙土高温蒸发降水,又减弱厂降水的有效利用,加重厂旱情。
2.3水土保持的影响
春季在大风作用下,疏松而裸露的地表土极易遭受风蚀。由于耕作层的日益变薄,土壤出现粗粒化,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丧失,致使地力减退,影响粮食产量。
2.4其他方面的影响
2.4.1草场退化。草场在防沙固沙中的作用显著,旱此年,受 “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很多草场被开垦成耕地,经播种后2—3年,土层中养分被消耗殆尽,直接撂荒厂。如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沙化。受“牲畜头数越多越好”的影响,盲目增加牲畜头数,掠夺式的经营导致草场严重超载过牧,产草量下降。
2.4.2植被破坏。部分地区农民的燃料以自然植物为主,樵柴的方式大都是连根挖掘,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另一方面,农牧民为厂增加经济收入,大肆采挖发菜、甘草、麻黄、肉从蓉等大然资源植物,破坏厂生态环境。
3 加强水利建设改善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的治理,需自自身特点考虑,结合生态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通过各项措施加强土地沙化的治理。接下来,自涉水利工程建设的角度考虑,就改善土地沙化的问题做要点阐述。
3.1非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加强涉水工程保护,认真执行《水法》,禁止围水造田,做到水利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应落实具体,健全完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保护责任应落实具体,充分发挥工程管理效益。
提升民众对水土流失和保持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普及水平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工程措施
3.2.1改善枯水期河道内生态环境
赤峰市属燕山山脉延伸部分,低山丘陵较多,西北间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本地降水量在340—400mm,降水集中在句年的6—9月份,其余时间大然降水量较少。现阶段随预报、遥感等技术的完善,各水库汛期顶报的准确性较高,由此根据汛期适度调度成为可能。通过对水库的优化调度,借助水量置换等手段,确保枯水期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效调节河道内水环境,达到防风沙侵害的目的。
3.2.2统筹洪水调度提升水环境承载力。赤峰市降水量更多地集中在汛期,随水量的增多水库弃水导致水资源白白流失。待到汛期过后,更多的土地发生秋旱甚至连着春旱。由此,建议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各水系雨、水、工情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统筹对汛期各水系的洪水进行调度,充分利用水库、洼地和湿地的蓄水功能,存蓄洪涝水,补给地下水,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生态增加供水量。
3.2.3减少污水排放确保生态安全。需水增长的合理性,与用水的合理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与污水的排放量有着不小的关联。通过节水、区域水量布局调整等因素,合理配水,有效抑制需水的增长,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
4 结论
随赤峰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于工业领域,是供水的必要条件;于农业领域,水利灌溉设施的保障,是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由此,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现状重点问题重点解决。通过水利治理土地沙漠化,重点应放在地表水资源的保护上,兼顾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建设与管理并重,切实将土地沙化治理落实到实处。而在沙化的治理过程中,绝对不能隔离农业、林业、水利,应将其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综合考虑,更好地处理好上下游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切实实现水利建设与土壤保持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