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答案计生基础竞赛试题三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何年何月何日实施?
答:2002年9月1日
2、公民在计划生育中享有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答: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国家现行生育政策是什么?
答: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4、《**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何年何月何日正式实施?
答:2003年4月1日
5、符合法律、法规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年龄为多少周岁?
答:26周岁。
6、符合什么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答:(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3)双方均为少数民族,且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的;
(4)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是国家确定的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的;
(5)双方均为海岛居民,且连续在海岛居住5年以上的。
(6)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残疾,且残疾程度相当于残疾军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7)一方是革命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8)一方为残疾军人,且残疾程度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9)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只有一个女孩也为农业户口的;
(10)子女经市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该夫妻可以再生育的;
(11)同胞兄弟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只一人生育能力的;
(12)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中有女无儿户的所有女儿和女婿均为农业户口,其中招婿一女的;
7、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哪些服务?
答:(1)领取非卖品的避孕药具;(2)参加孕情和宫内节育器检查;(3)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4)施行输卵管结扎输精管结扎,皮下埋植避孕剂和人工流产术,中期妊娠引产术;(5)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6)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有关常规医学检查;(7)国家规定的其它项目。
8、男女晚婚年龄是多少?女晚育年龄是多少?
答:男女晚婚年龄: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初次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9、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城镇居民,享受哪些待遇?
答:(1)从领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或一次性奖励1500元;(2)子女托幼费,医疗费,出其所在单位按照当地规定予以补贴;(3)职工退休后,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10元或一次性发给2000元补助费。
10、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村民,享受哪些待遇?
答:(1)领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或者一次性奖励1500元,或者给予相应待遇;(2)在子女入学、就医、入托、招工、参军等方面给予照顾;(3)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照顾;(4)年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照顾。
11、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的夫妻,但未办理批准手续生育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属于城镇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5倍标准征收的;属于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0.5倍标准征收。
12、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属于城市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以上10倍以下标准征收;属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10倍以下标准征收。
13、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两个子女以上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标准,按照多生育子女数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14、您知道几种避孕方法?
答:男女结扎术、皮下埋植剂、上环、用药、用具。
15、亲婚夫妇采取的首选避孕方法?
答:男用避孕套。
16、已有一孩的夫妇采取的首选避孕方法?
答:上环、皮下埋植剂。
17、已有二孩以上的夫妇采取首选避孕方法?
答:男女结扎术、上环、皮下埋植剂。
18、什么是紧急避药?
答:是指在无避孕或避孕失败的房事后72小时内采用,以防止怀孕的短效补救措施。
19、采取紧急避孕应注意什么?
答: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宜擅自用药。紧急避孕口服药物首次服用应在无防护性交后72小时内,放置宫内节育器应在5天内。
20、目前国内最安全、有效、方便的紧急避孕药物是什么?
答:毓婷。
21、妇科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答:阴道炎、宫颈炎、月经失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囊肿、盆腔炎、子宫肌瘤、外阴白斑、宫颈癌等。
22、如何防治妇科疾病?
答: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讲究性器官和性生活卫生,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生殖生理各个时期的生殖保健,积极参加生殖健康检查。
23、优质服务中的“三情”服务是什么?
答:知情服务、选择服务、跟踪服务。
24、全市今年开展的优质服务活动是什么?
答: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
25、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十个好”标准是什么?
答:领导重视好、队伍建设好、设施利用好、宣传教育好、规范管理好、药具服务好、技术质量好、依法行政好、协会作用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好。
26、中央《决定》全称?颁发时间?几部分?共多少条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3月2日颁发,五部分,20条。
27、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28、到2010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1)到2010年末,全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4亿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2)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3)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4)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5)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6)逐步健全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29、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必须坚持的六条方针是什么?
答: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30、三不变、三为主、三结合、两个转变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不变: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坚持即定的人口生育目标不变;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
三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为主。
三结合: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起来,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两个转变: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由以往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
31、人口再生产类型可分为哪三种类型?我国目前已进入哪种类型?
答: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
32、婚育新风进万家?
答:婚育新风是指新的婚育观念和社会风尚,可概括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进万家是指进入、送入、影响到、服务到千家万户中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新的观念、信息与知识的传播,以引导、帮助、促进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能力。
33、行政执法“七不准”?
答:(1)不准非法关押、殴打、侮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及家属;(2)不准毁坏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家庭的财产、庄稼、房屋;(3)不准不经法定规定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的财务抵缴计划外生育费;(4)不准滥设收费项目,乱罚款;(5)不准因当事人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而株连其亲友、邻居及其他群众,不准以揭发、检举的群众打击报复;(6)不准以完成人口计划为由而不允许合法生育;(7)不准组织对未婚女青年进行孕检。
34、出生婴儿性别比正常值是多少?
答:100:103-107
35、近年来,把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标准称“三率”它们分别是?
答:育龄群众对计生活动的参与率;对计生知识的知晓率;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
36、“十六大”报告中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是怎样表述的?
答: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政策。
37、“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哪一年完成?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