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

时间:2021-08-31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

  有两个小孩,一个叫海杰,一个叫文杰。

  海杰与文杰并非两兄弟,而是一对邻居。

  海杰小,文杰大。海杰管文杰叫“哥哥”,文杰管叫海杰叫“喂”。

  海杰心胸宽广,为人大方,其性格一如名字中的“海”字。文杰性格直爽,聪明可爱,但就是没有名字那般“文”,特别是一遇着海杰,文杰出言不文,举止更不文。

  玩玩具

  (文杰家中)

  “文杰哥哥,你的车给我玩一下好吗?”海杰礼貌地问道。

  “不行,这是我的!”文杰将车紧紧抱于怀中,警惕地注视着海杰。

  “玩一下嘛,哥哥!妈妈说的,好东西要一起分享!”海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行!你敢动我就打你!”文杰怒目圆睁,拳头紧握,作好“战斗”准备

  (海杰家中)

  “喂,把大铲子给我!快点!”文杰向海杰命令道,在海杰面前,文杰总是以老大自居。

  “哦,给你。”海杰是小弟不计大哥过。

  “喂,把你手里的小铲子也给我!”文杰得寸进尺。

  “好吧!给你!”海杰二话不说,手中铲子拱手相让。

  吃晚饭

  (晚饭前,海杰家中)

  “文杰哥哥,我们要吃晚饭了,你在我们家吃饭吧!”海杰拉着文杰的手说。

  “不要,不要!”文杰边说边跑回家中。

  “哥哥别走,在我们家吃饭吧!”

  “哥哥,哥哥……”海杰一溜小跑朝文杰家奔去。

  (晚饭前,文家家中)

  “喂,我们要吃饭了,你快回家吧!”文杰向海杰下逐客令了。

  海杰听罢,转身欲走。(文杰的话像一道圣旨,海杰只有服从的份。)

  “文杰,我们可以在你们家吃饭吗?我们海杰上次可是吵着要留你在我们家吃饭呢!”海杰的妈妈看不下去了,故意试探文杰。

  “……不行!”文杰迟疑片刻,最终断然拒绝。

  两个孩子,一个大方,一个自私。一个友善,一个霸道。差异之大,令我惊叹。诚然,在大人眼里,小孩子自私,霸道的行为属于普遍现象,不足为奇。但是普遍并不代表正确啊,普遍更不意味着合理啊!

  身为一个母亲及一名教育工作者,目睹那些个小霸王,小凶神的“不善之举”,我着实为当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捏一把汗。尤其在中国被视为文化传统的家庭教育,它正在被忽略,被淡化。昨日《文汇报》一篇名为“呼唤家长本位的回归”的评论文章再次加重了我对家庭教育的忧虑。文章披露了我市最近一次家庭教育基本状况的调查数据,经统计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每日坚持家庭教育的不到被调查者的一半,即便进行教育的,平均时间也不到每周一个半小时,即平均每天不到一刻钟。

  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组数据啊,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啊!家庭教育,历来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吝啬,越来越忽视。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举止足够文明,用不着家长教育了呢?还是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了呢?如果真是这样,为何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心理问题?为何自杀人群正在朝低龄化逼近?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上述问题还不够严重吗?还不足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尤其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接触最多的当是家庭内的主要成员了。孩子每天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来自家庭成员的各类信息,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等,这些信息不断地刺激着孩子的大脑,也成了孩子日常学习的主要内容,婴幼儿时期孩子学习主要以模仿为主。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往模仿的内容最终转化成为孩子的日常行为。故父母心地善良的.,孩子学不来邪恶与阴险;父母为人大方的,孩子学不来小气与势利;父母举止文雅的,孩子学不来粗俗与放肆。

  当然,这非绝对。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接触社会的机会与之增多,大脑接收的信息也逐日增加。而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幼稚单纯,对外界事物不善于辨识真伪、美丑、善恶,幼儿对于外来信息的处理往往是照单全收,亲力模仿。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摘花,他也会去摘花;看到大人乱扔垃圾,他也会乱扔垃圾等等,这样的例子不甚眉举。那么当我们家长看到上述现象的时候,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有一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属于放任型的,即便发现问题亦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幼年时期存在的问题到其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改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就随孩子去吧;另有一类家长呢,总要求孩子儒雅庄重,但自己却行为粗俗,不拘小节。也正因为家长的言行不一,故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任凭他怎么教育,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类家长忘了一句至理名言——“言教不如身教。”再有一类家长算是有责任心的,发现问题后立即展开教育,但终因教法不当,结果也常以失败告终;推卸责任的家长在家长队伍中亦不在少数,此类家长常将责任怪罪于孩子身上,孩子出了问题总会无奈地说:“我这孩子啊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听,家长无错,错就错在孩子的秉性上了;最后一类家长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属于严肃处理型的,在处理孩子的问题决不手软。此类家长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认识错误,最后纠正错误。

  家长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孩子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孩子的未来的希望,孩子是社会文明的一面明镜。近年来教育部门反复在向家长强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科学教育理念,为的是什么,就是希望每位家长能重视家庭教育,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力有多大,作用有多键。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前国家队主教练米卢先生训练国足队员时喊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说得多好,任何事的成败最主要最重要还是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我想这句话同样也使用于我们做家长的。因为家庭教育的成败就取决于每一位家长的态度。有责任心的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着手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家庭教育呈良性循环趋势,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开朗,与人友善,心理健康,人格高尚。反之,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家长总以工作忙为由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搁置在一边,不闻不问,不管不教,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性格上表现为孤僻冷漠,暴躁易怒,不善交际等等,试问这一切能怪孩子吗?不能!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犯的过错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家长的忽视与不作为造成的,作为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虫与大船的故事人人皆知,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教训是惨痛的,寓意是深刻的,它警示人们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其道理是一样的,“细节决定成败”,忽视细节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小问题当大处理才是明智之举。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从细微入手,从自我做起,言传身教,一丝不苟,毫不懈怠。

  家庭教育,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家庭教育,可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父母所指出的正确的方向前行。所以我们家长只有放下架子,拥有一颗童心,给孩子以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孩子,更需要家长倾注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症下药”来教育这类孩子。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同时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让优质的家庭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一个个教育成果生动美丽地呈现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

  最后附上一句教育格言与各位家长朋友共勉: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相关文章:

1.教育孩子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从细处看孩子教育随笔

3.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600字

4.透过热泪看爷爷作文

5.透过窗口看文明作文

6.透过南外学生特点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7.从眼睛看孩子的心灵教育心得

8.透过《短歌行》的引用及比喻之妙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