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题:重力同步训练试题

时间:2021-08-31

  重力同步训练试题

  第二节 重 力

  励志名言

  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卢梭. J. J. (法国思想家)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4)了解重力势能。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的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难点是重力与质量的区别。

  星级提速★

  1.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方向是 。

  2.物体所受重力跟 它的质量成 比,因此重力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单位是 ;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 ;比值g取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一个质量为8kg的物块,重力约为 N;物重为34.3N的物体,质量为 g。

  4.水向低处流的原因是因为水 而向下流。向下流的水能做功,由于高处的水具有 能。

  5.建筑房屋时,瓦工师傅常用重垂线来判断墙砌得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的性质,木工师傅常用它检查工作台是否 。

  6.下列物重约是600N的物体是 ( )

  A.一头大象 B.一个成年人 C.一本书 D.一只书包

  7.重力的方向是 ( )

  A.竖直向下 B.垂直向 上 C.与地面垂直 D.任意的

  8.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同时物体也在吸引地球

  B.在空中运动的小鸟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有时竖直向下,有时垂直向下

  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9.一个物体重力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把物体从地球两极地区移至赤道地区

  B.把物体切去一部分

  C.把一块橡皮泥由正方形捏成球形

  D.把一块木头由长方形削成球形

  10.在弹簧秤钩下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在数值上小于小球的重力

  D.小球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

  11.下列关于g取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kg物体的质量是 9.8N B.1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重1kg的物体的质量是9.8N D.9.8kg的物体重1N

  1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B.河里的水不能流动

  C.玻璃杯子掉在水泥地上破碎了 D.大山压顶不弯腰

  13.一个量程为500g的天平,能否用它来测量重力为4.41N的物体?

  星级提速★★

  14.物体由于受地球的 而产生的力叫重力,其方向是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

  15.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有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的大小与 无关,与 有关,在地表附近,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 ,物重与质量的比值约等于 。

  16.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4:5,若甲物体质量为16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N,甲、乙两物体重力之比是 。

  17.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1日零点正式蓄水,在水位不断上升过程中,停泊在江面上的船的 能不断增大。

  18.体积相同的木球和铁球,木球放在五楼而铁球放在二楼,则它们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 )

  A.木球大 B.铁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9.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进行实验,下列操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有 ( )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用电子表测时间 D.用天平测质量

  20.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相当于它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 ,则在月球 上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人很容易跳得很高 B.抛向空中的物体掉不下来

  C.人容易拿起重物 D.灰尘扬起后不易掉下来

  21.静止在山坡上的小车,它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

  A.沿山坡斜面方向向下 B.竖直向下

  C.垂直山坡斜面向下 D.当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重力沿斜坡向下

  2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比值G/m的平均值(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 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 .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挂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内),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

  23.在月球上,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植,约 等于1.63N/kg。若用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一个物体的物重跟这个物体的质量之比,则物重跟质量的关系为 =g或G=mg。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计算中,可以取g=1.63N/kg,即1kg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63N。

  请计算:如果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质量是80kg,他带着测量仪器登上了月球,在月球上,他的体重是多少N?如果测量仪器重73.35N,测量仪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星级提速★★★

  24.无论哪一个星球都对它表面的物体具有吸引力而且表现为重力,且重力的大小均 与质量成正比,若在某星球上物体重力为G0,而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0N,则在该星球上物体的重力计算公式为G0= 。(g =9.8N/kg )

  25.(1)如图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表格中,并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根据上 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跟质量比值

  0.10

  0.20

  0.30

  (2)由(1)题可知,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值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g值大小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0

  广州 9.780 2306

  武汉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956

  纽约 9.803 4040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23 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

  ②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

  ③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26.2003年底至2004年初,随着勇气号和机遇号这对孪生兄弟火星车在火星上的成功登陆,人类对神秘的茫茫宇宙的探索又迈进了一步。若设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比在地球附近为g,在火星附近为g/,则在地球上重为G的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后所受到的重力G'为多少?

  27.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水平器。A是一个刨的很光滑的平板,B是垂直固定在A上的木棒。上面刻着与木板A垂直的直线。在这直线的上端挂一根重垂线。怎样用这个水平器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为什么?

  【趣味物理】

  智破货物被盗案

  从前有个外国商人,从荷兰渔民那买了5000t的青鱼,经弹簧托盘秤(一种弹簧测力计)称过以后,用轮船千里迢迢运到靠近赤道的一个非洲港口。卸货时仍然用那台弹簧托盘秤称量,结果令他大吃惊:少了将近19t鱼!

  这19t鱼究竟到 哪里去了呢?运输装卸过程中固然有损耗,但不至于达到19t之多!检查弹簧托盘秤,准确无误。而运输过程中船一直没有靠岸,被偷又是不可能的!

  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吗?

  原来,这是地球捉弄了他。

  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商人在购鱼时用弹簧托盘秤称得的实际上是这些鱼在当地所受到的重力,而不是其质量。在运输途中,可近似地认为鱼的质量保持不变,但由于地球上不同地方的物理量g是不同的,越靠近赤道,g值越小,因而同一质量的物体,在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所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小。难怪商人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再次用弹簧托盘秤称鱼会无故被盗。

  那么,商人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损失呢?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帮助商人解决这一问题。

【初二物理试题:重力同步训练试题】相关文章:

1.初二物理试题:原子同步练习

2.初二物理同步训练试题精选

3.初二物理试题:反射

4.初二物理试题-参考

5.关于初二物理试题练习

6.初二物理试题节选

7.初二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8.初二物理试题练习-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