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春日》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春日》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春日》是一首表现喜爱、赞美春天的千古名篇,作者宋代诗人朱熹。春天来了,东风扑面,万千春色,作者兴致勃勃,去寻芳赏春。以“胜日寻芳”开篇,奠定全篇喜悦之情,激发兴奋情感,再以“一时新”收束上联,表现春景来临之快范围之广,喜悦之情更上一层楼。此时作者已是满怀激情,千古赞春之词便脱口而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上联喜春,下联赞春,字字珠玑,步步升华,读者无不身临其境,涌现喜春爱春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了解有关诗人的文学常识。
3、能感情诵读、背诵默写诗歌。
4、理解诗句内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
能感情诵读、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主要采用引导、点拨法。学法上,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阅读课、读书课,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为主。因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想象情境,体会意境。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尽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情导入,以旧引新
(二)范读激趣,初读正音
(三)入诗境,悟诗情
(四)读诵深化,谈感受,拓展阅读
(五)作业。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以旧引新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古诗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我饱含深情地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最灿烂精美的诗的国度,多少诗人光照千秋,多少名句千古流传,他们是历史天空最美的星辰,永远让我们惊叹赞美!”老师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春景图:“春天一直是诗人永远赞美的主题!你们看,东风扑面,万物苏醒,百花齐放,小溪淙淙,到处生机勃勃!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多少诗人为她倾倒、为之赞美,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爱春、赞春的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这第一环节,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顺利引出新课。
学生背完诗后,我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朝朱熹描写春天的诗:《春日》(同时板书,介绍朱熹相关资料)。让我们跟着这位宋朝的诗人,迎着春风,踏着青草,一起去赏春吧。”
第二环节:范读激趣,初读正音
为了充分帮助学生领会、感悟诗歌,我精心组织范读。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背景为万紫千红的春天),接着在古典乐曲的伴奏下深情吟咏,以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此时音乐继续)读完就顺势问:“喜欢吗?喜欢就大声地读读吧!”在充分的自读之后,再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请学生读,随即正音,再划分节奏读,齐读。
第三环节:入诗境、悟诗情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引导法、点拨法和想象法。在教学中加入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因文字简练出现的情景空白,引出学生对诗歌上下联的衔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并有感情地诵读,教师随时启发点拨,相机指导。
我先引导学生:“大地回春,万紫千红。诗人朱熹满怀激情,走出户外欣赏春天。哪个词点明作者在寻找春天?这一天是什么样的日子?作者是在哪里春游赏春呢?”学生回答后,(板书:寻芳——泗水滨)。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作者到水边赏春,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春景?”学生很容易答出“无边光景”。我继续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上联:“无边光景说明美景范围宽广。如此宽广的美景竟然能一时新,春姑娘的双手多么神奇啊!请问,“一时”这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回答出春天来临之快范围之宽,并体现作者喜爱激动的心情,(板书:光景——一时新。喜春)。再让学生诵读这两句,并想象当时情景及作者心情,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诗境中,领悟作者“喜春”的感情。
接着我又启发引导,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说话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下联:“美丽的春天,多么令人喜悦兴奋呀!你能读读最后两句,想象一下春风吹拂、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景象,再说给我们听听吗?”然后让学生想象,说话,写出来也行,教师鼓励评价。然后用多媒体演示一段配乐的鲜花盛开、绿草青青、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板书:春风吹拂——万紫千红)。我继续启发点拨:“啊!东风扑面,花开满地,万紫千红!如此美好的春天,作者的心情难道还仅仅是喜爱兴奋吗?请大声朗读最后两句,你还读出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此时的学生很容易读出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之情。(板书:赞春)
第四环节:诵读深化,谈感受,拓展阅读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情感的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想象意境诵读,并要求突击背诵。检查背诵后,再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美好的春天,在你心中,认为她象征着怎样的事物呢?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呢?”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并板书。
春天象征一切美好事物,我们应该珍惜美好事物,珍惜美好时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最后,我再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关于春天的词句、古诗,积累语言。
第五环节:作业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发挥各自的特长,回家画一幅画,写一篇作文《我眼里的春天》,大胆想象,大胆泼墨挥洒。
这一作业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发挥了特长。
四、说板书设计
春日晨景 杨柳 杏花 燕子 鸣虫 新荷 小草
一、说教材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
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
(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
(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
(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
“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4、和家人一起春游。[老师带着学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实最有利于学生创造。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
【三年级下册《春日》说课稿】相关文章:
1.《春日》说课稿
2.《春日》说课稿
3.春日说课稿
7.三年级春日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