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与孩子之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疼爱,不愿意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受一点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这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爱分很多种,但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怎样才算是真正爱孩子呢?毕老师下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将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四个方面:关心、尊重、理解、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去关爱孩子:
父母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小时候,孩子会有很多困难,比如饮食起居、学习、娱乐等,都需要父母的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精神等慢慢成熟,更需要父母的关心。
很多的父母都觉得,努力赚钱让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就是爱。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摔跤吧,爸爸》,电影是根据印度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培养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
男主角年轻时是全国摔跤冠军,一直梦想这取得一枚世界金牌为国争光。可是国家对运动员没有经济上的支持而选择放弃,只能期望儿子替他圆梦,事与违愿,接连生了四个女儿,所有的盼望只能搁浅!
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女儿把男同学打得遍体鳞伤,家长找上门告状,才发现女儿似乎具备摔跤的天赋,他又重新点燃了希望。
妻子担心:他们的女儿过的不是女孩的日子,会没有男人会选她们当妻子。
是的,当时印度女人的地位极低,训练摔跤让她们人群中被人指指点点的笑柄。
但辛格却说: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有人说爸爸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剥夺了她女儿的人生,但我看到的是他为女儿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关心的是女儿的未来。父爱是深沉的又是有限的。他教会了吉塔生存的技巧,女儿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她自己。
关心不是包办代替,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溺爱,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到“爱”而不“溺”。
尊重,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意愿,而不应压制他的`个性。
在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家长要把孩子看做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尽量“民主”。
人都是在应该得到理解而没有被理解。
在深入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和要求,爱才能落到实处。
理解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理解孩子,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理解孩子,对孩子要求严格而不是严厉。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对孩子要有一种主动负责和终身负责的精神。这种爱,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负责。
另外,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是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爱,而且这种爱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感觉。
对家庭负责,有责任心,对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中所有事情负责;爱护孩子的成长,去观察、去觉悟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
未来的世界靠孩子自己去开拓,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智慧,同样需要较强的生存能力。有人说,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因为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怎样才算真正爱孩子?家长必看!】相关文章:
2.怎样才算好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