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颇微小说

时间:2021-08-31

  阿颇是爸爸第二个女儿。爸爸疼她。她更爱爸爸。

阿颇微小说

  4年前,她生了病。爸爸一直认为:药石可以回天,女儿将安然无恙。但最后的结果,爸仍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毕竟必须面对现实,“油尽灯枯”,女儿果然离开爸爸远行了……

  24年前,阿颇还跟妈妈“蹲点”在农村。一边上学,一边放牛,拾掇家杂,查蟹漏田。是妈妈小小的好帮手。

  8岁那年,她忽然想起外婆讲过的老鼠“偷富济贫”,尽卸有钱人家的金银藏匿在贫人屋里鼠穴中的故事。一天,她便约四、五位同龄的女孩子,带着木尖,自辩的在妈妈睡床下,墙根旁,四处突击,搜索着老鼠洞,企图从穴里挖出一些白花花的光洋来,救济比她妈妈更贫穷的邻居蔡八婆。可是每每“出师不利”,从鼠穴里捞出来的尽是些发了霉的谷壳和生了灰的花生壳。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早已萌发出同情心,使人顿觉她少年时天真、无邪与可爱。

  一年冬天,辽宁省育种队在生产队里繁育玉米。收割后仍在田间留下一些不用的晚熟玉米父本。那时她刚进入本村小学耕读班读书。放学回到家里,连饭都顾不上吃,书包一甩,就背上爸爸送给她那只掉了漆的军用水壶,跑到玉米地里捡遗粒。寒风凛洌,她穿得单薄,全身“包装费”不足10元,冻得她流出两行青鼻涕。她伸长脖儿,在没人头高的玉米杆上,上下翻腾搜索着这点“剩余价值”。她将拣到的玉米包脱了粒,妥妥贴贴地封存在一只六耳缸里。爸爸从城里回来,阿颇高高兴兴地打开缸盖头,只见黄澄澄的玉米粒腾到缸颈子。当时她那种快乐得意,眉飞色舞的神情,及今思之,犹在眼前……

  稍大点,她主动向妈妈提出替生产队养一头水牛挣工分。养牛一头每天记三个工分,分值一角五分钱。又利用与人群牧的机会,一边积肥。每天肩着一担粪箕在牧场捡拾牛粪,日计一至二担不等。爸爸原祖居老宅南边墙和周氏宗祠相隔一条小小的巷子。祠堂后墙上留下七条每条足有一米长的“正”字,此字横竖恰好五划,每一个“正”字,代表积肥五担。那些长长的“正”字儿,像一串串竹炮条子悬挂在墙上,它饱含着她多少辛劳和无限喜悦。这是阿颇当年用木炭块忠实地记录着她这位人民公社小社员为集体应尽的一点微力,为墙头雅添补壁,成了后墙上一轴绝妙的点缀装饰画。虽时过境迁,但仍依稀可辩。

  1969年初冬,县上通知有地震与海啸。公社派人下村动员人口疏散到十公里山区高地。妈妈挑着简单的行装和做饭炊具,阿颇骑上她那头母牛,跟在全村人后面向指定的撤离地点赶路。在这紧急关头,防震工作队催促她重鞭抽牛快快撤走,奋力赶上前头“部队”。她偏不,她不肯打牛,爱牛之情可见一斑。有一次,周大伯为了抢种外省高梁任务,临时动用她那头刚刚教犁的母牛去整地,她恐牛一时不熟犁藤,生怕大伯鞭伤,便尾随他到园地“跟班劳动”和“岗位监督”。她在田间跑来跑去,活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骡子,与牛伴耕,在秋阳夕照的广阔肥沃田间,构成了一幅壮丽动人的南国乐耕图。

  不久,小母牛因被毒虫咬伤脐部,受其刺激后便提前产犊了。由于产期提前,一时乳水不出,小犊惨嚎不已。她精心配合妈妈,想方设法,用大米磨成细米粉,和着冷开水做成白白的半流质糊状,每天定时用竹筒住小犊口里灌。因牛犊过早的断了母乳,悲壮地矢折了。那天阿颇和往日一样,给牛犊拌配米糊送灌,一看小犊已经不能动弹了,她伤透了心,就掉头跑回屋子里蒙上被子,抽泣着、鸣咽着。队长在屋里劝,妈妈在身边哄,她也水米不沾。竟发烧几天,等到热退后连下床却也步履艰难起来。

  一年公社修建木棉头水库。千军万马总动员,学校师生齐出动。阿颇挑起一担坚固耐用的竹子皮编成的粪箕,放下课本,走出校门,紧跟着浩浩荡荡的水利大军,安营扎寨在工地上。她广播筒里有声,录音带里有音,光榜上有名,九岁就当上了“劳模”。一天,她兴高采烈地将水利指挥部颂发的“劳动模范”奖状送到待装回城的爸爸跟前,寻大人的欢心。“爸爸,你看,我的奖状,六面红旗迎风飘扬,多鲜艳J”爸瞟了一眼,板着脸孔,呵责:“谁让你去当‘童工’l”一手接过奖状即付之一炬。她——哇一声哭将起来,哭得好叫人伤心的。那时候,她年纪还小,正是一棵幼苗,需要园丁的不断灌浇和爱护,在学校学文化、长知识,做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爸不该把气生在他女儿身上,使她幼小的心受到委屈,她还能原谅爸爸吗?

  病危时,阿颇呼唤着爸,她那无限悲痛的无神眼光,像一盏将要熄灭的灯火,照出一条求生之路,投向守护在病榻旁的亲人,然后有气无力地问:“难道——我——没有——一线——希望了——吗?”她正恰风华之年,怎能想到她会很快就要离开人间呢?——她是多么渴望着生命啊?

  阿颇,爸爸一直总在认为:药石可以回天,他的女儿将安然无恙,但最后的结果,爸仍然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毕竟必须面对现实:“油尽灯枯”,她确实离开爸爸永远地远行去了……

  阿颇葬于村子南边的松林坡一角。爸抱着沉重的怆痛,忆起往日她和妈妈是怎样捱过的那个年代时就三肠并裂。如今时正中秋,人间争热闹,城乡上下捷报频传,不知该拣些什么告诉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