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靠贩鸡从乡里人变成城里人,说起表弟贩鸡的故事还真是一波三折。
表弟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不说,长年劳累却没钱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富民政策让村里的有志之士开始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于是,有的开代销店,有的贩牛贩狗,有的杀猪……整天穿着烂棉布衣服的表弟看着同辈挣钱穿上了“的确良”衣服,从小头脑灵活的他自然不服,也盘算着做一桩生意。
经过对市场的考察,表弟发现山区市场上活鸡的价格比县城便宜,于是,他瞄准这个行情干起了贩鸡的活儿。
但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贩鸡的表弟栽了跟头。那一次,表弟步行到离家十几里的老圩收购活鸡,经过一番砍价还价后以每斤四元八角(时价)的价格收购了九十二斤鸡。在挑鸡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盘算着,拿到县城出售,每斤五元七角(时价),一斤挣九角,九十二斤挣八十二元八角,除掉成本、运费、伙食费等,一趟下来能净赚七十元,想到这,表弟心里乐滋滋的。
第二天一大早,表弟赶忙起来喂鸡,刚走到鸡笼前,他愣住了,昨天买回的鸡不明不白死了五只,打开死鸡的鸡胗一看,鸡胗里面全是泥土和沙石,第一次贩鸡不但没挣到钱,还亏了本,表弟心里越想越来气。
第一次贩鸡失败后,表弟并没有气馁,他吸取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自创了一套“一看二摸三压价”的购鸡方法,第二次贩鸡他赚了六十三元。从此以后,表弟的生意越做越好。有了钱,表弟穿上了“的确良”衣服,不久之后娶了媳妇,生意也越做越来劲,表弟做生意讲究信誉,县城几个大酒家的餐鸡都是表弟供应的,生意做到了城里,交通工具也随之更新,从原来的28寸凤凰牌自行车到本田摩托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不满足于现状的表弟把生意做到了市里,他跟市里几个大酒家签定了协议,承包供应酒家的餐鸡。随着餐鸡日供应量增多,工作量大,表弟在城里租房子和场地建成了餐鸡加工厂,从家乡招募工人。加工厂用鸡是从外地养殖场购进,工人加工成现鸡后送到各大酒家,现在,加工厂有了规模,有了工作用车,表弟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事业有成的表弟在市里繁华地段买下一套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的套房,套房装修豪华,房产证到手后,表弟把在农村老家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母接到了城里享福。前两年,富裕的表弟又添加了私家轿车。
看着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表弟一家,憧憬着他们的美好生活,同样是山里人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