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剖“网络小说”

时间:2021-08-3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相信,只有正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所接触的大抵是一些“学院派作家”,例如苏童、迟子建、王安忆、范小青、周国平、余秋雨等,再年轻的也就是徐则臣。其中也最喜迟子建和徐则臣。

  第一个离网络文学比较近的而又能启发我的便是“新概念”。“新概念”中不乏出色文章,但很多却又属于哗众取宠的无聊之作。叙述着一群群“失落”的青春,一些迷失的少年,在角落里,抛弃自己,一无所获地等待未来。

  再加上后来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它们总是招人非议或是讥嘲。起初那些喜欢网络文学的孩子,总是被视为“异类”、“沦落”之类,众长辈也将网络视为“头脑毒药”,毒害青少年,骇人听闻曰是“沉迷网路,沉迷幻想……”诸如此类。

  那段时间,我还在读“红楼”,还在读剧本,还在读18XX年小说年鉴,还在读诗歌。我常问、常想,网络小说真是如此吗?我想我是永远也不会接触网络小说了。这可能是出于我这个年纪的一种封闭和愚昧。

  直到有一次去查陈王的“白马篇”及“洛神赋”,才无意看到一篇网络短片。我想,这就是注定吧,我是幸运的,第一次就能读到一篇极致的网络小说。说真的,它即使混没在XX文选中,也会夺目而出。几千字,大气、淋漓、风趣、隽永、不俗。我想,它是有风骨的,有了风骨,就难摧折了。

  现在想一想,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和资格去批判网络文学,即使是颠覆古人、天马行空呢?喜不喜欢,权力在你,可不可以讥嘲,这权力不在你。

  李贽在假道学盛行的年头里是个异类,《童心说》说的好,“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只要文章是出于本心的,无论内容、文笔好坏,成熟与否,都值得不同喜好的人去好好看、好好评。“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变而为近体,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在文学变更,淘洗的过程中,变化常有,真正出于本心的,却成了后世经典。网络小说还不是经典,或许在某些人看上去也不那么单纯,总认为它们是“以繁华来掩饰空虚”。但不可否认,其中有好的,有精的,尽管不太有名。我们不能奢望我们都成为“作家”,但我们都在用心写字。

  不给网络小说一个生存的空间,怎么百花齐放?不给网络小说一个肯定,怎么百家争鸣?不给网络小说一种信任,怎么推陈出新?

  网络小说虽然庞大,但还并非“正统”。于大众,喜爱的人需要慧眼识金;不喜欢的人需要摘去有色眼镜。于我们,需要踏下心,不浮夸,不造作。于编辑,于媒体,需要他们可以吸纳各种风格、文体的好文章,尽量抛开自己的各人好恶。

  对于网络小说,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而论。要接纳,要兼容,更要吸收。我期待每一个“文人”的“以笔写梦”都能得到一份赏识,都不是一场空。

  写下去,想下去,坚守下去,有自知之明。这些,就足以为网络小说撑起一片天,那天空,澄澈无边,触手可及,实实在在。

  到那一天,我们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有底气,都是掷地有声。那一天,诗、文、小说,不再有“正”与“偏”的分别,那一天,所有文字,都一样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