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到了高考前后的那一段时间,随处可见抨击考试制度的一些文章,腔是陈腔,调是烂调。那些发文的作者有时连复制粘贴都懒得操作,直接转载个链接。也不看那文章是几年还是十几年前的大作。
据我看来,抨击考试制度的人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已经考试通过了,大学四年也读完了,拿到毕业证与学位证之后,两眼迷茫,分不清是自己上了大学,还是被大学上了自己;一种是还得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才能参加这类考试的孩子的家长,他们希望通过自己这种漫骂,迫使制定这一制度的有关部门改变一点主意;还有一种是已经毕业不知道多少年,跟这类考试完全搭不上边,但就是喜欢出来指手画脚。
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我称之为“受害者”,他们只学会了专业知识,没有生存技能,不懂人际关系,而偏偏他们不知道怎么使用那些专业知识,骂一两句出出气;第二种,我称之为“受益者”,因为他们的举动很可能促使考试制度的改革,那他们的孩子会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这类人骂骂,我觉得也情有可原;最可恨的是第三种人,我称之为“砖家”,这一类人与考试完全没有关系,但喜欢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对制定考试制度的相关部门作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破口大骂,骂考试,骂题目,骂纸张,然后造纸厂,印刷厂也无辜受到牵连。骂完了,他们也成名了,然后就没然后了。如果你再逼问他们一句:“那您有什么建议呀?”不用说,他们会支支吾吾,然后王顾左右而言他去了,可能还会瞪你一眼道,一脸你小子怎么这么不会做人的样子道:“你问我干什么,他们才是主管部门,他们没办法,我有什么办法,让我想办法,他们也没给我工资啊!”
畅所欲言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像这种一种不着边际的谩骂,或者哗众取宠的出一些馊主意,那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把问题搞得复杂化。高考制订的改革或许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谁有更加完美的方案,哪怕只是稍有改善,都应该提出来,促使它向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有利有人才的选拔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的实现应该经历理性的分析,提出科学地建议,实验推广这样一个过程,吵吵闹闹从来都是解决不了问题。
然而,不管高考这样一件事,在过去、现在以至于将来的人的眼里,它如何不公平,如何一无是处,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高考实实在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上的机会,自始至终它都应该算得上是一件美好的事。因为高考可以让我们决定离家的方向和行程。很多年以后,我们已经知道了“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远方的城市其实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美好。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有一种美叫远方。
远方有什么?
远方有胜景。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水如镜的西湖;有雄高大的泰山;有拔云霄的华山;有“极目楚天舒”的长江;有“远上白云间”的黄河;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碧绿草原;还有“长河落日圆”的如雪荒漠……
远方有美人。有浓浓小家碧玉气息的江南女子;有大家闺秀风范的北京女子;有老火靓汤的广东女子;有娇艳若霸王花的北方女子;有“暮作吴宫妃”的越女;有“绝世而独立”的北方佳人;有“唯楚有才,湘女多情”;还有“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远方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念想。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还有“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对远方惦记,在每一个高考前的的夜晚,在每一个等待通知书的黎明,在吟到每一句动人心魄的诗语处,在碰每一个梦魂萦绕的地名时。远方,美得像一曲缠绵悱恻的歌谣,远方曾给过我们无穷的动力。
然后,后来发现远方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那些憧憬多年的风花雪月并没有想像当中那么震撼人心,反而显得有些平淡无奇;远方的高楼大厦间弥漫着遮天蔽日的雾霾,相隔数米杳然不见;远方那些曾经以为亘古长存的美景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荡涤得干干净净,让人扼腕叹息。远方突然变成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害怕有一天到达远方时,昔日的胜景已经满目疮痍,昔日的文化被消磨到殆尽。害怕有一天站在远方时,却发现跟站在乡里是一样的,一样的建筑,一样的景致,一样的乏味,水泥钢构间再找不到异乡的风土人情。远方就应该有着远方的模样。
远方是什么模样?远方是我们对未知事物,未知世界的一种渴望,一种对漫漫长路的上下求索,一种割舍不去的完美情结。一如考试制度的改革,或许等有一天所有的事情都自己的想法实现之后,你依然发现不是那么尽善尽美。此时请记住,有一种美叫远方,有一道风景叫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