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碧血剑》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一、闲话

  日前传来金庸先生谢世的消息,让人不胜痛惜。后虽被证实乃是谣言,却不能不为此事伤怀。所谓: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虽有亿万金迷为老先生日日祈福,但谣言总会有成真的一天。想当年古龙先生不幸病逝,举国古龙迷悲戚哀痛不已,虽数年之后犹有人为之落泪,我等金迷实不愿见到那般情景再现,然人力岂可与天命相抗?唯有诚信祝祷老先生多福多寿、平安如意!

  这世上有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没有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因为他们错过了最赏心悦目的文字。一种是已把金庸小说看完的人,因为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书能看得入眼。最幸福的人当然是正在品读着金庸作品的人。如果你正在享受着这样的幸福,你一定要慢慢的、细细的欣赏,千万不可一口气把那十五部小说全部看完,最好用五六年时间看一本,大概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把这种幸福持续一辈子。

  不记得是哪位牛人曾说过自己生平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鲟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海棠香不香的鄙人不甚关心,鲟鱼刺有多少我也没吃过,看《红楼梦》每次总是看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一回就再也看不进去了,所以对这位牛人的三恨没有同感。但是他这种说话的方式倒是挺别致,所以我也来拾人牙慧一下下,说说自己的平生三恨:一恨古龙早逝,二恨金庸封笔,三恨娶妻不得赵雅芝!扯淡到此结束!

  二、关于《碧血剑》

  《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小说,从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起始创作,到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结束,连载于香港商报。此书大约是金庸作品中改动次数最多、修改幅度最大的一部小说。在二零零六年世纪新修版问世之前已有过两次改动,篇幅增加了约有五分之一(旧版约710.3KB,三联版约983.5KB,新修版约868.2KB)。

  “碧血”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大意为:当主子的都希望自己的臣子对自己尽忠,但是尽忠的臣子未必能够得到君王的信任。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又称苌弘。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帮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来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成玄英疏云:“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此外《吕氏春秋》、《左传》、《国语》、《搜神记》、《拾遗记》等书籍均有记载此事迹,说法不一但大同小异。“碧血”这个典故最初的寓意为:忠诚但不被信任,后来被引申为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明末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有首《赠朱监纪四辅》的诗,其中有:“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等语。

  《碧血剑》一书名义上的主人公是袁承志,然则此书却是金庸为袁崇焕所写,表达了金庸先生对袁崇焕强烈热切的敬佩与崇拜。在《碧血剑》的后记中,金庸曾言道:“《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可以说袁承志也就只是一个托而已!“碧血”一词用于袁崇焕身上也是极为恰当的,袁崇焕一生以守辽抗清为己任,壮志未酬而被蒙冤下狱惨遭磔刑(凌迟)而死,是一个让人无限痛惜和同情的悲情人物。史书中明文记载:“崇焕无子”。金庸先生不但给了他一个儿子,还让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对其情深一片,算是对其冤杀的一个补偿吧,可见金庸对袁崇焕的抬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碧血剑》写完之后,金老还嫌不过瘾,在一九七五年五六月间又写了一篇《袁崇焕评传》(初稿名为《广东英雄袁蛮子》,发表于明报)作为补充,这是一篇历史人物评传,文中把崇祯等皇帝一通批斗,将袁崇焕比作了中流砥柱、国之长城一类的英雄人物,字里行间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与史实颇有出入。然此文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所引用史料也大多真实可信,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最奇特最神秘的兵器应该就属《碧血剑》中金蛇郎君所使的那把“金蛇剑”了。金蛇郎君夏雪宜是本书中的第二主人公,可以说他是《碧血剑》里塑造的最光彩照人、出类拔萃的一个角色。他所使的兵刃金蛇剑是极具特色的一件兵器,书中描写:“此剑形状甚是奇特,整柄剑就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蛇尾勾成剑柄,蛇头则是剑尖,蛇舌伸出分叉,是以剑尖竟有两叉。那剑金光灿烂,握在手中甚是沉重,看来竟是黄金混和了其他五金所铸,剑身上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的暗光,极是诡异。”文中特别强调那剑身上一道血痕自也是为了与书名相互照应。

  三、总评

  《碧血剑》就总体水平而言与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没有多大差别,这本书其实应该算作一部历史小说,书中对大明王朝晚期的一些状况作了比较细致的介绍,对明崇祯帝、清皇太极、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人及其下属、家人的事迹都有详叙和评价,其中真假参半,若不亲翻史书极易被金老所蒙蔽。最唬人的要数崇祯之女长平公主的故事,除了被崇祯断臂之事为真其他皆为扯谎,袁承志本就是虚构人物,爱上袁承志当然更虚构,至于其混迹江湖又拜木桑道长为师最后终成一代绝顶高手,与韦小宝等人的际遇都属虚构。事实上长平公主(真名朱媺娖)在崇祯十六年时,崇祯帝为其选状元郎周显为驸马,因为流寇闹得太凶所以婚事一拖再拖。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崇祯帝上吊大明亡国,长平也没能与驸马完婚。大清顺治二年时长平上书曰:“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但是因为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朝廷没有同意,顺治帝下诏让她与驸马周显完婚。婚礼举办得隆重浩大,但是长平遭遇亡国之痛又深觉身不由己故而哀恸不已,几个月后病逝,终年一十八岁,死于顺治三年。《碧血剑》中金庸先生给她起名阿九(《鹿鼎记》里呼之为九难),想来是因为她给顺治的上书里有一句“九死臣妾”吧!

  在金庸的多部作品里都有这样一种现象,配角往往比主角更出彩。诸如《雪山飞狐》里的胡一刀与胡斐,《连城诀》里的丁典与狄云,《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与段誉及本书里的金蛇郎君与袁承志等。袁承志在书中基本上就是烂好人一个,他的个性就是没有什么个性,因为他是袁崇焕的儿子,所以有很多人照护他帮衬他。几乎所有金庸作品的主人公大都得饱受磨砺遭逢奇遇,通过自身的努力苦苦求索,历尽艰险磨难这才能由小虾米转变为一代大侠终成大器,只有袁承志是个异类,在华山绝顶闭门造车的学了几年武艺就轻而易举的成为绝顶高手,这是不太现实的,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金老太喜欢袁崇焕了,所以爱屋及乌对他的儿子也倍加照拂,免去了袁承志的一番劫难。

  小说最后,袁承志领着一帮人移民海外创出了另一番世界,这与《水浒后传》中梁山好汉及其后裔在海外称王的结局相差无几,也算是为国争了光,可以送他一个“明末清初最优秀华侨”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