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拥有一间小小的书屋之后,我便成天呆在书房里。我觉得书房远比家门以外的地方自在,安静。我每天坐在转椅上,逍遥悠闲地看书,写文章,生活自有一份随意和惬意。
然而,很多时候,我又觉得读书远比写东西愉快。我喜欢看文史的经典之作。从秦汉文学开始,从《安娜卡列尼娜》开始,一本本浏览下来,其乐无穷。每天和这些经典之作交流、沟通,身边仿佛站着某位大师,在向我谆谆诱导,款款而谈。我接触这些历史上最优秀的灵魂,我的魂灵仿佛也被他们净化,感情变得异常纯真。这些经典对我的生活和人生观产生莫大影响,使我能够安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泰然自若。
虽然,我至今没有系统地、有明确目的地读过某一方面的文学专著或学术论文,而且,往往是这本书还没有看完,又忙着翻看另一本。但,将空闲时间用在找书上面于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我喜欢在书房中东寻西找,在寥寥几本旧书中间抽来换去,随性而阅。在我的感觉里,读书是以愉快为主。我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而非学术上的提高。我不去做深入的研究,因而我可以读得轻松,甚至肤浅。不过除了一些经典之外,我也喜欢看当代名家的散文。我不主张花太多的时间,耗费精力在那些畅销书当中。因为在我的意识里,那些畅销书多半不能登大雅之堂,花里胡哨。我不想因此浪费我的感情和功夫。而名家的散文却能冲淡我对生活的抱怨,让我沉静。
前段时间看完余秋雨的散文系列。如《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以及《借我一生》等。
余秋雨的散文处处都透出一种大气。这是博学的长者所特有的气质。看他的散文,才了解这个伟大的学者一生所经历的坎坎坷坷。在他年过半百的沧桑岁月中,经受太多的诬陷与迫害。然而,他从没有停止过行走的脚步,就这样,一路讲去。他的散文展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荣辱沉浮,展现了他内心的从容与坚强以及他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所有的祝祈和希望。
在他坚实的步履后,给我们留下的是一卷卷精美的文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从他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学者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和苍老后的年轻,我们便时时为他而感动着。
这几天一直在看周国平的一些哲学小随笔,小散文。周国平的系列随笔有《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散文系列为《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守望的距离》以及当前正在阅读的《善良幸福高贵》。
我觉得一代鸿儒的文章,总是需要细细揣摩,慢慢咀嚼方能领悟其中要义。读周国平的文字,往往要合上书,想那么一会儿。他的随笔一条条看似散乱、零碎,但却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阐明人生的真谛,将他自己对生老病死,爱情婚姻家庭的观点细细传达。
周国平的思想是深邃的,但是看起来却那么贴近生活,那么自然。看他的散文就会更深一层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诸多痛苦,每一个灵魂都会遭受或多或少精神欲望的折磨。周国平自己也不例外,在人生中难免遇到种种困惑和精神苦恼,因而,将这份心灵的感慨述诸于人,剖析自我。我想,这份坦诚对于我们青年一代应该有很大裨益。
看周国平和余秋雨,你不能不想到他们其实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那就是,始终以卑微、谦恭的姿态,坚守自己情感的信仰和自己思想的纯粹。所以,虽然说,我的书房空间并不大,书目也不多,但我可以反反复复去翻阅我所拥有的少之又少的精神食粮。我愿意静静地呆在书房里聆听大师的教诲,从他们高贵的人格中去感受人性的善良与丰富。呆在书房中,我便觉得自己生活在人类伟大的心灵所建造的那个纯洁的世界里,我的世界因此而不再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