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上停留着蜻蜓,百叶窗折射着光影,青苔入镜,檐下风铃,伴随着下雨的声音。蜻蜓,是不难见的,但我们曾用心凝望过吗?百叶窗就挂在窗边,但我们曾留心过那优雅、变幻无穷的光影吗?风铃、雨声时常充盈在生活中,但我们曾抛开杂念,闭眼谛听过那空灵之美吗?
诗文其实很简单,不外乎是多观察、多思考、多揣摩、多写作这四“多”而已。我们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便是文字,它让生活中的一切、心中的想法,有了保存的可能,转瞬变成了永恒。透过笔,我们在纸上书写,书写那些各自觉得重要,且必须保留下来的事。
好的诗文,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的特色—唐宋八大家的中心思想,相较于清代盛行,抑或现代制式的八股文,他们认为必须“言之有物”,不是词藻的堆砌,或者无病呻吟;情感也不须泛滥,抑制一下内心澎派的情感,不要过度渲染,糟蹋了泪水、愤怒、悔恨;更重要的事,如同杨牧所说的:“诗的政治性不在于批评,而是在于帮助后人了解这段故事。”于是,确保文章有其存在之必要性,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事了。
我喜欢写日记,把生活中那些快乐、悲伤记录下来,当有一天心血来潮,回首翻阅过去的自己,或许在沉淀后、成长后,尝一口过去曾是醋的酒,借由心境的转变,尝到的也许只剩下酒的浓、香味。写日记,同时也是和自己对话,我们可以自己一人做很多事,但在情绪安静、夜深时,才懂得去回顾自己、反省一下一天大大小小的事。
同时,我也会随身带一本笔记本,在灵感出现时,赶紧写在上头,等有空时再作整理。有时,灵感像被风吹过的湖面,轻轻的掠过心头,下一秒却又恢复平静,只剩下树梢还微微颤动,或许能留下一点甚么,但那眨眼间最直接的悸动已悄然消逝,与徒留遗憾,不如好好把握。
多多阅读作家的作品也是必要的。其中,我最喜爱的莫过是钟怡雯的《垂钓睡眠》及几米一系列的书。怡雯的写作功力深厚,曾拿下许多文学奖的席位,她的修辞、譬喻贴切地描述了心境的转变,或让原本平常的语句变得生动,例如:我的睡眠不知何时出走了。简单的一个词“失眠”,似乎拥有了生命、拥有了自己的想法,不知不觉中,语感也会拥有一些进步。
写作不难,难的是没有懂得观察的心、愿意写作的心。“江山风月,本无常生,闲者便是主人。”把眼睁大,下雨时好好看一下附在玻璃窗上的水珠,看一下歪曲的水痕;把耳朵放敏锐,听风铃叮当作响,听一下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