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耳风散文
撑耳风是本地方言,书面语叫腮腺炎,因为症状是耳下脸部长包,长得大的时候肿半个脸,脑袋都好像歪到另一边去了,又因为这种病中医认为是由热毒引起的,热毒中医里也叫“风气”,所以叫撑耳风,觉得名字非常形象生动。
名字生动形象,得了这病可就既不生动也不形象了,而且一般是小孩子得。初时只感觉腭下灼痛,既而有肿胀感伴发痒,觉得腭下两粒淋巴结越长越大,叫人忍不住想挠。不过两日时间,便向上延伸到耳根子,半张脸肿得个包子样,又胀又痒又痛,很是难受。这个时候,家里人便会带着找个医生看看,医生一般都是村上的赤脚医生。左手牵着孩子,右手提一包自家鸡下的蛋,来到医生家里,先不忙着给孩子看病,先拉一会家常,然后说一番恭维话,再提孩子的事。一般先是家长简单介绍孩子的病情,然后医生再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字理论检查一遍,然后开始对症下药。
父亲曾是一名赤脚医生,有幸目睹其治疗过程。初时叫家人倒一杯开水,自己则眼皮低垂,似有所思,待水倒好后,父亲端着水到大门前,嘴里念念有词,左手端杯子,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笔直,不停地在杯子上方画动。大约一分钟后,转身来到生病的孩子前,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先安慰孩子几句,然后又是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不停地在生病孩子的额头上比划,口中仍是念念有词。完事之后右手握成拳头,对着孩子额头轻轻一叩,再叫孩子慢慢把杯中的水喝完。
喝完杯子中的水后,父亲会小心地从房里的抽屉里拿出一套东西:一支毛笔、一只墨和墨砚,这些东西平时都是锁着,家里人都动不了。先往墨砚里倒点水,然后慢慢地磨墨,待墨磨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用毛笔蘸着墨在那个隆起的包上画了起来,边画边嘴里念念有词,画完后便拍拍孩子的脑袋,安慰一下孩子。情况不严重的,画一次病症便消了,情况严重的,画两次三次也就又好了,便觉得父亲很有本事,小学的时候学了一篇课文叫《神笔马良》,心里便想父亲不亚于那马良,也有一支神奇的笔。
我小时候也得过撑耳风,初起时父亲并不理会,非要等到半边脸都肿了,学校不让去上学了(这东西有传染性),才会给我画,便觉得父亲有点狠心。待到母亲反复说他,他才会帮我画,只觉得那笔画在肿的地方,透凉透凉的,无比的舒服,完全抵消了先前那种肿胀灼痛感,难受的感觉一消失,便又活蹦乱跳地去玩去了,过不了几天,这包就不知不觉消失了。真是神奇得很。
长大后才知道个中奥秘,原来治病前的念咒请神都是故弄玄虚,为的是掩人耳目,这是中医的保密技巧,给人感觉治好病不是人的功劳而是神的功劳。治撑耳风最关键的是父亲手中的那支墨,那支墨可不是普通的墨,这支墨有什么来历吗?有!父亲先从商店买一支普通墨,然后在端午节那天抓一只癞蛤蟆,将墨整根塞入癞蛤蟆口中,再将癞蛤蟆挂在屋檐下风干(有点残忍),一年后再从风干了的癞蛤蟆口中取出墨支,这支墨便有了治病救人的奇效了。后来我想了想,大致的原理是这样的:首先,为什么要选择癞蛤蟆呢?因为癞蛤蟆是五毒之一,然而其毒涎却对风毒(热毒)有奇效,这也许正是一物克一物吧。然后,为什么选择端午节这天抓癞蛤蟆呢?因为这时的癞蛤蟆冬眠刚出洞,为尽快恢复体力必须大量进食,这个时候的癞蛤蟆毒性最强。(但父亲强调必须是端午节这天抓到的才有用,本人却不苟同,这大概也是中医故弄玄虚的一招吧。)再次,为什么选择墨呢?因为墨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将墨插入癞蛤蟆体内,墨能将癞蛤蟆的毒性最大限度地吸收。最后,画包的时候,说是画,实际上应该是在肿胀的地方写一个“雷”字,写完后再画个圆把“雷”字圈起来,基本上字写完了,肿胀的地方都是墨了,效果如同把外敷的药在病灶上涂了一层。所以真正起作用的是那支吸取了癞蛤蟆毒液精华的墨。
中医治病自有中医的一套,关键是你看不看得懂,至于那些故弄玄虚的一套东西,无非是劝人向善,让人对天地心存敬畏而已。
今年端午节前几天,没事到菜土里去瞧瞧,看见土边上一只癞蛤蟆在草丛爬却爬不动,走近仔细一瞧:原来是被一根绳子绑住了腿,我想是哪个小孩子的恶作剧吧,便解开绳子放走了它,谁想端午节那天听父亲念唠了一句:“我绑了一只癞蛤蟆在土边上,本想去买支墨来制药,让谁放走了。”父亲没做这行好多年了,现在的小孩子都打了预防针,基本上不会得腮腺炎这样的病了,这当然是好事,只是中医里的一些好东西,怕也会因此而慢慢被人们遗忘了。
【撑耳风散文】相关文章:
4.为你撑一把伞散文
5.撑雨伞的小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