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食谱散文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反响强烈,近期又重播,并推向海外,在海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美食,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期待热情高涨。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热爱美食和追求美食无可厚非。中国历来就非常重视和善于研究、发掘、总结和制作美食,中国的“满汉全席”自不必说了,还有南北四大菜系,八大菜系,更有像成都街头的“担担面”、“赖汤元”、“钟水饺”、“夫妻肺片”等诸多名小吃,无一不凝聚着国人在美食创造上的智慧。“舌尖上的中国”更是将民间的、地方的,民族的各种美食发掘出来,一一展示,集中国美食之大成,成为“舌尖上的不朽”。
然而我们在品尝这些美食的时候,在赞叹这些美食的时候,还有一类食谱同样也凝聚着国人的智慧,只是我们都不大愿意提起它,甚至慢慢地要将其忘却。但不可忘记的是,这些食谱曾经为我们度过那段难忘的困难岁月立下过汗马功劳,挽救过不少人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这些食谱讲述出来,决非毫无意义。
“糠馍馍”,相信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大都吃过。三年困难时期,缺粮,取糠皮磨细,用细筛筛去粗壳,配一定数量的米粉,以能够将其捏成馍状为好,做成窝窝头,大火蒸熟即食。如果没有米粉、面粉,赶上季节有红苕、芋头之类的,煮熟,和着糠粉捏成团状也行。“糠馍馍”口感虽然粗糙,但充饥,耐饿,只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会产生便秘。
“麦麸面”,麦子磨成面后,箩筛筛剩下的麸皮,正常情况下是用来作饲料的,缺粮的时候,将其磨细,做馍要加上一点面粉或米粉,不然捏不成团,或蒸,或煎,味道在各种代用食品中还算可以的。麦麸还可以炒熟,搅麦麸面汤,加上些菜叶,放点盐巴,吃起来还行,不光充饥,还有一点营养。
困难时期,山区的人连糠馍馍也吃不上,就想办法利用山区的资源,搞出了“淀粉馍馍”。所谓淀粉馍馍,就是将苞谷皮和苞谷心子放在水缸中,将生石灰水沉淀,取上面清亮的石灰水倒入缸中浸泡,直至苞谷皮和苞谷心子泡烂,滤去粗糙物,剩下淀粉,配以一定数量的面粉或米粉,做成窝窝头,大火蒸熟即可。在山区,有时连面粉都没有,就用一种叫山药的植物块茎,煮熟用来代替面粉作淀粉的粘合。淀粉馍馍实际上是一种哄肚皮的替代品,没有营养,口感也差,涩口,很难吃,吃时必需要有菜汤,不然难以下咽。
还有一种叫“芭蕉馍馍”的,是利用芭蕉的块茎制成。这种替代食品在山区较多。先挖出芭蕉的根,洗净切成块状,放清水中浸泡,每天换水,浸泡十天以上,然后切成小块用磨子磨细,沥干,加面粉或米粉做成馍状,再放点盐巴,用菜叶包裹放蒸笼上大火蒸熟即可食用。芭蕉馍馍有涩味,有苦味,聊作充饥,不可多食。类似的还有“松花馍馍”、“足鸡苔馍馍”等。
“槐花馍馍”也是那个时候的一个发明,吃过的人较少,因为它是用杨槐花做成的,要在有杨槐树的地方才有。杨槐树开花的时候,一簇一簇的,香得闷人。做槐花馍馍的时候,摘取杨槐花若干,热水沥过,晒干,加面粉或米粉,能捏成团状即可,做成馍馍,或蒸或煎。由于槐花有闷人的气味,加工时要加进少许花椒叶子,以压住气味。吃的'时候有翻胃的感觉,可喝咸菜汤或嚼咸菜可减少翻胃的感觉。
困难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野菜馍馍”。野菜馍馍可用的材料丰富,可数的就有甜蒿、水芹菜、猪鼻拱、野蒜(俗名“害子”)、棉花草等等。野菜种类繁多,采摘野菜时要格外注意,不能采摘错了,如甜蒿,形状和颜色与青蒿区别不大,青蒿有毒,味苦涩,有臭味,不能食用,而甜蒿不仅能食用,且味道有些甜。野菜根据不同的性质,或泡,或沥、或晒,最后总是要加点面粉或米粉等粮食作粘合,不然是做不成馍馍的。实在无粮可掺合,清水煮野菜也是一种吃法,一个目的就是充饥。
三年困难时期,有句口号叫“瓜菜代,半年粮”,那些大量栽种的南瓜、红苕、土耳瓜、莲花白、厚皮菜、苕菜等等,在老百姓的锅中翻来覆去地变着花样,为大家裏腹充饥,确实是功不可没。
在困难的压力下,老百姓的聪明才智是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将各种能充饥代粮的东西都加工过了,因而才有了上面说的许多现在的年轻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食谱。要举例还可以说出许多,这些食物虽然不能称之为美食,但在困难时期却是很实用的,它帮助我们度过了那段难忘怕岁月。说是食谱,有点夸张了,为了忘却,那是真的。
【为了忘却的食谱散文】相关文章:
5.为了忘却诗歌
6.为了忘却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