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行之听课篇散文

时间:2021-08-31

襄阳行之听课篇散文

  二十日上午五点十八下了火车,一晚上的颠簸,带着满身的疲乏懵懵懂懂地下车了,一行三人还有红霞他们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个人刚刚好在“民发世际”那里住着,我们坐了一辆出租车,在满是“榆次,榆次,去不去!”的嚷叫声中逃离襄阳火车站。

  等我们到达民发世际却被前台告知主办方预定的酒店已经住满了,我们无奈之下在五点三十拨打谢先成的电话,小谢的电话接通了,我们换成农工国际,那里有老师在接待。我知道扰人清梦很没有礼貌,可是我们还没有报到,一切手续都没有办理。很是着急地耐心地等待办理手续,此时才发现武警黄金指挥部教导大队礼堂已经坐了七百多位老师。

  好不容易办好手续,给我的听课票是十八排,而讲课的杨九铨老师口音很浓,大屏幕上内容很多,一个字也看不清楚,加上昨晚旅途的困顿,我竟然睡着了,等我睡醒了,决定换地方,一点点挪移,终于挪到第一排。谢先成老师很是关注我们河北这三位老师,原来一直电话微信联系,见面后才知道他是那么年轻,做事却很是沉稳干练。他帮我找好座位,下半场终于能好好听课了。杨老师的讲座学术味道浓厚,可惜了上半场。我只从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开始听起,他的报告把那些难以弄懂的名词,瞬间变得容易起来了。

  杨九铨,著名课程研究专家,历任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等职,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中国教育保》特聘专家。

  杨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从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紧密相连、课程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核心素养”与教学变革》。

  这个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对于核心素养也有更进一步认识。其实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我也有很多困惑和矛盾。一方面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布置大量作业;一方面希望希望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又在辣手摧花。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我一直以来一个唯美的追求。行走了这么多,我发现我的执着和追求是正确的,这是那些教育家们也一直在追求的。然而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活动,至此我才明白,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来,那些方法或者思想都是他们自己的,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摸爬滚打自己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自己学习与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就在自己脚下,是自己一步步趟出来的。这也是我襄阳之行最大的收获了吧!

  我们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听到一个名词“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有近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杨教授提到为什么“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却推不开?赫然间才发现最近这几年确实少有人再提起这个名词。倒是“核心素养”这个名词,几乎一夜间风生云起。我个人感觉无所适从,杨教授又举出好几个实例来论证“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害怕“核心素养”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贯彻落实,所以他的讲座特别强调评价机制,希望通过合适的评价机制是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其实一项决策的推行都需要有一个认识领悟贯彻执行的过程。也许花开总得有一个过程,总得经过冬的贮蓄、春的生长、夏的繁荣,才会有秋的果实吧!

  是的,正是这个原因,杨老师认为:核心素养是“血气未定”的核心素养。以往国家教育的战略背后动力和动机是国家主义与工业主义,现在是由工业主义转变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如果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不能以进步的精神适应社会,恐怕就不能与时俱进!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信息的冲击。在这种形式和背景之下,一直困扰我写作的一个问题,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如何使自己作品有长足发展,那就变得更为简单,那就是站的高看得远了。站在高高的襄阳古城墙之上,凹凸不平的厚厚的城砖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一层层碧绿的青苔映衬着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用手摸一摸粗糙的墙砖和光滑的青苔,沐风栉雨中总会给人们留下些什么。面向北面巍峨群山,右手是古朴与厚重,左手是现代与文明。这些就是我所需要的,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感悟并存,不是吗?脚下是流光溢彩的人间,天上与人间,仙境与桃源,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对于一节课一次讲座的感触,也许不是仅仅局限于一室之中,那种思维的纵横捭阖是何等惬意!襄阳,不虚此行!

【襄阳行之听课篇散文】相关文章:

1.襄阳,襄阳散文

2.北京行之准备篇散文

3.长安行之推动篇散文

4.世界行之美国篇作文

5.太行行之关山唯美散文

6.经典散文:旅行之美

7.雷波行之二散文

8.山行之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