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秋韵散文

时间:2021-08-31

古村秋韵散文

  一场秋雨一场凉,窗台的午时花也经不起秋风的萧索,收起了它花开时的娇艳明媚。倒是那丛万寿菊,金灿灿,黄澄澄的,在秋风中,散发着阵阵清香。久居城市,心怀山水,最是向往那田野乡间,向往那小桥流水人家。且让我嗅着菊花的清香,去寻觅那心怡的乡村秋韵。

  金秋十月,秋阳高照,浮云淡淡,秋风清吹着我们快乐的衣襟。我们一行人,怀着古村探幽的心情,驱车前往,走进了康禾仙坑古村。

  万绿东源,乡村画卷,康禾是温泉之乡,茶叶之乡。久负盛名的康禾茶发源地——康禾镇仙坑村,它位于东源县城东约60公里处,隶属于东源县康禾镇,距康禾镇圩街约12公里。那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村内保存着许多典型的客家方形围龙屋,是固若金汤的八角楼和布局独特的四角楼。

  仙坑村的古楼,像是江南一幅水墨画卷一样,黛瓦白墙,依山傍水,远离尘世的喧嚣,仿若仙宫里沉静美丽的仙子,守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人。据记载,八角楼建于清乾隆庚子年,是仙坑叶氏二十六世祖叶本菘在乾隆年间从政,告老还乡之后,为了给族人一个安定繁衍生息之所,耗费数万两白银,历时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八角楼占地36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左右四杠,房角各设一碉楼俗称四角楼,为确保万无一失,增强抵御外敌的效力,又在外围增设了护城墙。四个角再各设一座高10米的碉楼,从此方圆百里便诞生了第一座八角楼。护城墙厚1.7米,由条形麻石砌成,当地人称其为石楼。里面机关重重,城墙设炮眼,枪眼无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为叶氏族人一次次遮风挡雨,庇护灾祸。延至其子叶景亭,家族人丁愈加兴旺,又于嘉庆年间,在邻近八角楼百米之外,再建一座四角楼。四角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四栋四杠,四杠设有阁楼,故称作“四角楼”。整个建筑以“九天二十七井”又称(三十六井)。作为排水系统,天井的水都排到池塘。共有住房108间,分布在“九天二十七井”的周围,这是《水浒传》梁山三十六天罡,一百零八好汉数。其主人也许是借此表达一种愿望,希望住在这里的族人,如梁山好汉一般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这就是仙坑叶氏祖传的八角楼,四角楼,历经百年风雨,它依然伫立,守护着这片土地,它是仙坑人的美丽家园和精神堡垒。

  走进古村八角楼,体味那悠悠古韵,那古色古香,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府第的大牌匾“大夫第”,在阳光中闪耀着昔日的风采。透着墨香,彰显着这八角楼主人的身份与学识。那阁楼,牌匾,雕花,屏风,虽陈旧灰沉,却浸润着时光的温度,呈现那时美丽的光景,丝毫不失古典芬芳。八角楼,庭院深深,我们踩着青苔寻着旧时光的况味,在四方的天井,昂首就看见蓝天白云悠然飘过。侧耳倾听,窗外秋风吹过,小麻雀正吱吱喳喳热闹着,欢唱着秋天丰收的歌儿。这是美丽又诗意的古楼庭院,我站在这儿,不禁浮想联翩,诗意萦怀。要是下雨天,那滴着水珠的屋檐,便串成了一帘帘水晶帘幕,而院子里的那几缸荷,到了秋天,也只留得残荷听雨声了。夜枕一窗烟雨眠,留得秋声入梦遥。如是那月明之夜,这小院,这轩窗,尽是那诗仙李白床前的明月光了。思缱绻,说风流,这境况,让人不得由衷地赞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这四方天井,显然不仅仅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啊,它是心灵的天窗,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与大自然通灵,吸日月精华,泽雨露之恩,滋养生命,陶冶性情,诗意地栖居。登上八角楼,环顾四野,门前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垠,带给人秋天丰收的喜悦,鸡鸣狗吠声和小儿的笑闹声,声声入耳。眼前斑驳的护城墙,悠长的走马廊,碉楼,炮眼,枪眼,依然诉说着当年的历史风云,顿时让人感到杀气腾腾。黯淡了刀光剑影,化干戈为玉帛,彼时宗族之间的械斗,已然成为历史烟云。如今的仙坑村,邻里和睦,安居乐业。那门前的碧水塘,映照着古楼,青山绿水,白云悠悠,安逸祥和,氤氲笼罩着这方水土,这方人。

  从八角楼下来,一行人又意犹未尽地走向百米外的四角楼。绕过半月形的碧水池塘,走过稻谷飘香的田径,远远望去,这四角楼的牌匾“荣封第”在秋阳中熠熠生辉。正门堂内挂有“聚星一门”牌匾,此楼主人叶景亭育有七子,人丁兴旺,家大业大,显然,这牌匾字有告诫后代子孙要团结一致,互相支持的.寓意。客家人素喜家族群居,它的家训:家和万事兴,一直传承至今。院落里堆放着的农具,还有大大的地堂,仿佛都在秋日里晾晒这一季的丰收与喜悦。游走在这四角楼里,感受着这里的人文历史,每一块砖瓦,每一处楼阁,还有那长在砖墙细缝里随风摇曳的秋草,都在悠悠诉说着当年情怀。那屋檐镂空的木雕花,缠着一丝丝蛛丝,透过光阴温柔的手,向我们展示着脉脉温情。我们静静地坐在这四方天井的条石上,细数阶前的落叶,倾听落花的声音。岁月静好,阳光从天井透进来,温暖开怀了这秋日午后的闲暇时光。

  仙坑古村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书香浓。据说,在离仙坑村不远的山谷,叶氏族人发现了一块被岁月尘封的圣旨碑,碑文记述,清嘉庆十四年,皇帝因叶氏捐职布政司加二级事,称许叶氏“积善于身”,且“教子著义方之训。”叶氏“义方有训”,在仙坑叶氏族谱中亦有记载,“孝顺父母,友欢兄弟,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各安生理,无作非为,早完国课,择配审婚,敬祖祭扫。”我们客家人,一向注重“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据记载,嘉庆年间,村中直隶州州同叶佑堂据其叔祖叶本仑的绘图,自费兴建了一所”登云书院“。道光八年(1828年),叶氏来河源城翰林院聘请江绍仪为首任教师,云集四乡学子,仙坑一时书声琅琅,墨花飘香。

  这个秋日,游走在仙坑村,感受着客家围屋的人文精神,心灵仿佛被洗礼了一般。走出古楼,走出那绵延的客家情怀,我们走向那金色的稻田。金风清吹稻香村,一片澄黄铺眼前。喜上眉梢垄上行,稻谷香里说丰年。稻田垄上行,秋色装满心。稻子熟了,我低眉弯腰,嗅着稻谷的清香,是为了更亲近这片土地,更贴近这一秋的心怀。我们张开双臂,抱回了整个丰盈的秋天!

  在这秋月夜,且让我吟唱一首,在山明水净中,长醉在那古村秋韵里。

  古时明月照今尘,

  村里人家叶脉新。

  秋水长天共一色,

  韵味悠悠伴客情。

【古村秋韵散文】相关文章:

1.沸腾的古村散文

2.古村看雪散文

3.秋韵的现代散文

4.秋叶秋韵散文

5.有关秋韵的散文

6.小镇秋韵散文

7.秋韵现代散文

8.故乡秋韵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