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情结散文
一
准备午休,接到朋友的电话:“喂!下午来我家吃野菜饺子了”。哦,这又在呼朋唤友聚餐呢。大家早早到达,又是择菜,又是配调料、拌馅儿、和面儿,除了交流玩耍还可以互展厨艺,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追求绿色餐饮时尚,在吃中体味一些乐趣。
每每我们端上一盘野菜饺子或是端上一盘用红色辣椒油、醋等调料调过的灰灰菜、拳菜或者是葱绿发亮的人仙苗时,不用督促,光盘政策就会落实得非常到位。面对这些场景,我便不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童年时我和村里大姐、大哥们上山挖野菜的情景。
那时农村生活非常艰苦,每年农历三、四月份,便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这时候,人们常常在稀溜溜的玉米糁子汤里煮了很多野菜,或是在很多野菜里拌了一点点玉米面蒸熟就是所谓的蒸菜来充饥。所以,挖野菜便是春季里人们的一项重要的事情。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小草发芽,山花悄悄努出苞蕾时,山间和田地里的野菜就露出地面了。
村里的大姐姐、大哥哥们都会商量着:明天我们要去拽菜了。她们所说的拽菜其实就是拽野菜。
拽野菜是见到什么野菜就拽什么。山岭的阴坡常常有成片的蕨菜,我们家乡俗称拳菜,山上的地里常有很多茅谷秧、马齿笕芽;小溪边有很多水芹菜;沟渠旁有五味子嫩芽;麦田里有面条菜、羊蹄甲、灰灰菜;山根还有很多野韭菜、金针菜、山小蒜、山丹丹、粘牙菜、葛兰叶等等。总之是见到什么采什么,没有专一的种类。
记得有一次,头天晚上伯叔姐姐和后院的大哥商量好,第二天起早去离家十里外的砭沟采拳菜。伯叔姐姐问我去不去,我当然想去,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年年都去,因为我小,跑路不快,他们都不愿带我。姐姐这样一说,我满口应承,她说让我起早点,要是起不来,她就不带我了。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妈妈起来为我热了一点剩饭,我狼吞虎咽地吃着,还没吃完,他们就喊。我丢下饭碗拿了一块菜馍和他们一块上了山,因为年龄小,一路几乎是在跑步追赶他们。好不容易爬上一架山,这时,太阳从东方的山头上露出了红红的脸蛋儿,又向北走约五里的山路,我们已经到达砭沟的山顶了。拳菜就长在下半山的山坳里。我们顺着山顶下山。山非常陡,前脚先下去、后脚紧跟上,手要抓住身边的茅草,距离长拳菜的地方还很远,大哥哥们就在下面喊:“快来啊,多得很哪,要不走快点,你到这里就没有了”。我远远看见他们在下面弯着腰,快速地拽着,心里很急,越是急,越是怕摔跤,一旦摔跤,那就要滚到沟底了,不说拽野菜,恐怕连小命也保不住。所以,我依然慢慢地往下蹓,姐姐在下面抓住我的胳膊,连拉带扯把我带到有拳菜的地方。她教我认识拳菜,说把拳菜歘掉后把断面在土里捼一捼,这样拳菜才会保持鲜嫩,要不等到拿回家就老了。我们东一颗,西一株地采着。有拳菜的地方,土层很厚也很虚,有时把拳菜根都踏出来了。姐姐说:“你只要看见有老拳叶的地方,它的根部一定有小拳菜。”我才看见,这是我家做饭点火常用一种穰柴禾,爸爸经常去远处割柴禾,原来跑这么远啊!采了好一会儿,还不到箩筐的三分之一,可是因为人多拳菜少,已经没有了。大哥哥们已经跑到沟底上了对面山上。大姐说我跑不动,我们就不去了。于是重新上到山顶,在山顶的一块红薯地里拽茅谷秧。刚刚拽了一会儿,那边就有人吆喝,不让我们去他的红薯地,怕我们摘他们家的红薯叶吧。我们便从红薯地出来,跑到了另一家的麦地里寻野菜,箩筐里有了很多的马齿笕。
不知时间过了多久,只觉肚子很饿,姐姐说把带来的一块馍吃了吧。我给姐姐分了一半,坐在山岭的麦地里吃完了馍。姐姐说已经晌午了,准备返回。返回的路上,看见山洼里有一股泉水,泉水边的黑石头上有一丛丛野韭菜。我顺便拽了一把。不远处还有几株山丹丹花,在春天的阳光下灿然地开着,风一吹,金黄的花瓣随风摇曳,非常好看。姐姐说:“去挖山丹丹吧,它的.根黏糊糊的,很好吃”。我把花儿连茎拔掉,用手挖出了土里白白胖胖的山丹丹,很像现在的洋葱,在一个小泉水潭里洗一洗,一层一层剥着吃。粘粘的没有什么味道。并不怎么好吃,但能填饱饥肠,我们仍然在周围的草丛中搜寻山丹丹花的踪迹。
记得那次是我第一次跑远山采野菜,当时可能八九岁模样。只感到非常累,回家后,那些菜吃了两天呢。
采集野菜看似轻松简单,其实是非常累人的。要从西山跑到东山,岭南跑到岭北,要爬过几面坡,翻过几架梁,半天或一天的时间才能采满一篮。采野菜的必须眼尖手快、腿脚灵便,所以,村里的大哥、大姐们总怕我们小一点的拖累他们,常常是天不明就悄悄出发了,惹得我们几个小伙伴羡慕嫉妒恨。
而今,人们吃野菜已不是为了充饥,而是变成了一种时尚。野菜是纯绿色食品,是原生态菜类。城里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野菜便成了餐桌上的尊崇。有的高档酒店在数九寒天的季节,也能为客人端上一盘冷藏的灰灰菜或人仙苗,比熊掌凤爪还受欢迎。居家过日子,隔三差五,能在餐桌上来一盘野菜,一则为了吃出健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在舌尖上吃出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我们的野菜情结吧。
二
在豫西的令人眼花缭乱、风格迥异的民间小吃中,蒸菜虽然算不上大家闺秀,但它却以无比的魅力在四季的小吃中诱惑着人们的变换与热爱,散发着浓郁的乡土人情。
当春季来临,山野里的野菜悄悄睁开它们那惺忪的眼睛,伸出它们那嫩柔的腰肢的时候,村里、镇里的婆婆们、姨妈们便挎着篮子提着塑料袋儿,会深入田间地头去延伸他们的爱好——采野菜,拌蒸菜。
提起家乡的蒸菜,那可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按时令来排序的话,列在首席的应是白蒿蒸菜。白蒿,学名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医学上介绍它有清湿热,退黄疸之功效,是预防和治疗各类肝炎的上佳良药。初春季节,正是万木复苏的季节,在一丛丛枯黄的蒿杆下,一簇簇白乎乎、软绵绵的小白蒿长出来了。常言道: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着当柴烧。人们可不愿意错过一年仅有一季的良机,纷纷去采它。一来食之可预防肝炎,达到食疗之目的,二来更是民俗中的上乘稀餐,谁不愿意尝尝鲜呢?尤其是城里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市民们,更是要凑凑热闹了。
市民们上班没时间去采,菜市场或街头有郊区的老婆婆们给他们准备停当的,已摘得干干净净,拿回家便可做了。首先将买来的五花肉切成丁子块放入热热的油锅中炸一炸,炸出多多的油来,再放入葱花、蒜苗及各种调料,最后放入嫩生生的白蒿,之后将小麦粉与玉米面粉按1:3或一比二的比例浑匀后拌进去,待搅起来散而不泥,不干不湿时,搭入开水锅蒸半小时即可,那味道的确分外诱人,全家老小保管都争着品尝。
第二种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荠菜蒸菜。“荠荠菜,包饺子,我给我那小女一碗子......”这是一首电影插曲。人们都知道荠菜饺子,但对用荠菜做的蒸菜的味道之特别,可能只有家乡人最明了。若将荠菜与山小蒜搭配,多用玉米面而少用小麦面,用适量的切碎的粉条炒好相拌,做出的蒸菜,吃起来软软的、酥酥的、香喷喷、油乎乎,那味道别提多诱人了,连小猫都馋得直流口水。
家乡有一种野菜叫猫耳菜。其匍匐的根部多含淀粉,蒸着吃面乎乎的,能与蒸熟的土豆比美。每到万物复苏的春季,山涧、地头到处都长出绒乎乎的猫耳菜,人们见了它便爱不释手了。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说“猫耳秧,麦面掺,猪肉羊肉都不换。”可见用猫耳菜做的蒸菜味道是何等的诱人了。
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茼花蒸菜、槐花蒸菜、榆钱蒸菜、苜蓿蒸菜、胡萝卜英蒸菜、麻子菜蒸菜等等。他们更是蒸菜家族中的六朵金花。在制作时,配料各有讲究,品种不同,风味各异。总之,使你一朝品尝,留香一季。来年更是禁不住诱惑,不厌其烦地律派着制作的序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当秋天来临,第二茬的荠菜又冒出了嫩嫩的叶片,它们很快成了人们盘中的蒸菜。这种一年二度被人们青睐的蒸菜中非荠菜莫属。因其它的野菜它们只能花开一季,再馋的人也得等一年才能尝上一阵子。
尝不够的蒸菜香,品不完的生活味。
家乡的野菜蒸菜,它是民间小吃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中外游客的浓浓兴趣,牵系着游子们的思乡之心。在年年岁岁的乐此不疲的制作中,它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绵延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
【野菜情结散文】相关文章:
1.我的野菜情结作文
4.挖野菜散文
5.山楂情结散文
6.刺猬情结散文
7.生命情结散文
8.情结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