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闲人倍增。我庄地处太和郊区,正是做些小生意的好地方。于是,村里便有人贩起鸡鸭鹅。
他们早起晚归,一辆自行车,走遍四周集镇,邻近县城,低收高卖。赚些辛苦钱,生意还都不错,比上班要强几十倍。更有高级的,直接和饭店。宾馆联系,常年供货,坐倒二把,利润更丰。渐渐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这钱就有些难赚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来了,有歪人便动起了歪点子。
起初,有人买一些小路货,或病死鸡鸭,杀好后,再送饭店,以次充好。再后来,便有人开始打食,为鸡增重,一支鸡多打个斤把重,就能赚它个七八块的。没想到,此招很快便流行开来,个个鸡贩子都开始打食。他们买来个打气筒,将鸡食装满筒子,直接注入鸡黍内,然后,再平价出售。其实,所谓的鸡食,无非就是些酒糟加黄土,沙子搅拌而已。
记得有一次,我到俺家豆地里打药。忽然发现豆地间,宁被鸡贩子挖了个土坑。为啥?就因为那片是黄土,正是他们打食的好原料。当时一怒之下,将那满筒药水(敌敌畏),愤愤地泼撒在土坑里……
第三天,又路过那地,见后队的几个鸡贩,正互递行情。其中住在我地头的黑子,却垂头丧气地说:“霉气,昨天买了十支鸡,今早宁死了六个,赔死了。”
我一听,哈哈一笑,问道:“黑子,是不是又从我家地里挖土了?告诉你,那地里昨天可都打药了。”
没想到从那以后,这块地里,再也没人敢取土了,可邻家地里可就遭殃了。
半年后,鸡贩子的名声越来越臭,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广播,电视,报纸……都是他们的负面新闻。市场,饭店,市民……怨声载道:太和买不到好鸡吃了。鸡贩子的鸡,味道发臭,都是打食惹的祸。
民食大如天。终于,工商,税务,卫生,公安,齐聚市场。罚款的罚款,没收的没收,验鸡的验鸡,逮人的逮人,鸡贩子,人心惶惶。
一番整顿后,县里决定,定点销售,定点宰杀。饭店也开始订购白条(鸡)。市民更是现买现宰。工商,卫生,时时监督。这一搞,再也没有鸡贩子敢打食了,市场才渐渐步入正规。
如今,鸡贩子也越做越大,一家家鸟枪换炮,车拉车送,都发大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