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物质条件非常丰富,衣食无忧,家长们像对待祖宗一样供着他们。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孩子过得很幸福。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其实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们享受不到童年的真正乐趣。
我是农村人。记的我小的时候,虽然物质条件差些,但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不能忘怀。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大都是光着屁股长大的。小伙伴们每天在泥土里玩耍,模仿大人修“大寨田”,修“水渠浇地”,用小石子“盖房子”,到野外挖野菜等,自由自在,乐趣无穷。
那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大人们顾不上太关注我们。比如,走路跌跟头碰破皮肤什么的,哭着回家,母亲常用的土办法就是把棉花烧成灰按在伤口上,自己也不怎么太在意,过几天也就好了。最让我感到难忘的是生病了,躺在炕上发烧迷迷糊糊,奶奶趁兄弟姐妹不在家时,悄悄煮两个鸡蛋放进我的被窝里,有时用黑釉粗瓷大碗冲些红糖水喂我喝,并小声告诉我:快喝,让你弟弟们看见你就喝不上啦!那种火辣辣的亲情,直至今日我还会不时浮现眼前。
我8岁上学。上学的第一年,母亲用一块蓝条边白毛巾给我缝制了一个书包,爸爸给了我一元七角钱,并反复叮嘱到学校交给老师。怀里揣着这点零钱,背着自制的书包,我和伙伴们高高兴兴的跑着到二里地外的高家地沟村上学去了。
记得非常清楚,一元钱是学生们每年必需要交的学杂费,七角钱是书本费。有道是,靠山吃山。由于家里穷,家里不可能再支付孩子们的学习费用,所以,我和伙伴们便逢每个星期日,都结伴到山上刨药材攒钱交学费。那是上二年级后的事情,最初自己只有9岁,无力扛镐头,每次都是扛上父亲锄地的锄头到山上挖药材。那时的药材也很便宜,一斤黄金茶只能卖7分钱。我和同年大的伙伴带上玉米面饼子权作午餐到山上刨一天也只能刨到一、两斤药材。我们每刨两次药材才集中拿到7里远的旧营村供销社去卖,每次收入也就是三角多钱。
我每次卖完药材,都会拿出五分钱买五颗水果糖。因为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和比我小五岁的妹妹都盼望我给他们买水果糖吃。幼小的弟、妹对糖果特别渴望,吃到糖果后会露出非常高兴的笑脸。那种孩子对家人的爱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是那样浓厚,现在人们很少看得见了。
我只有入学的第一年爸爸给了我一元七角钱,以后我从小学念到初中的学杂费用都没有再从家里要过钱,都是靠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实际上我稍大些后,家里晚上照明灯用的煤油,煮菜用的盐大都是由我刨药材换来的,我和伙伴们都能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感到自豪。
这些往事虽然过去40多年了,但经常在我的眼前浮现。我怀念我的童年,怀念我的祖父、祖母,怀念我的父亲、母亲,几滴思念童年的热泪从我的脸颊落下……
我想说的是,当年的物质条件虽然非常匮乏,日子过得也清苦,但人们的精神世界显得很充实,体会也是很幸福。孩子有孩子们的乐趣,大人有大人们的追求,实实在在,朴素无华。人的经历实在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一个人从小到大、到老的成长过程的精彩与否决定着他对幸福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