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三面环水,一条小巷弯弯曲曲,伸入粉墙白瓦中,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小巷的拐弯处,一架紫藤,映绿一墙,就是王伯家。
王伯,是小镇名人。
无事时,王伯粗衫布鞋,扶杖巷中,沿着卵石路慢慢踱着,不时地停下,看天蓝如水,看山如眉黛。然后,吟几个平平仄仄的句子,很韵。
当然,更多的时候,则是坐在紫藤下的石桌旁,和几个老头下棋。王伯一手执棋子,一手双指叩桌,铮铮有声。脸上,平水无波,高古如松。
王伯的棋艺,在小镇,乃至全县,首屈一指。
王伯下棋,不愠不火,不急不燥,一手捋须,一手走子,端坐如钟,无丝毫人间烟火气。人说,王伯,是陶渊明一类人物。
王伯常说,下棋有棋德。
王伯还说,下棋如做人,当以正气驭之,静气对之,纯清洁净之气养之。那话高古,大家不懂,如听天书,一脸傻像。
王伯儿子王文说:“爹,不就是下棋嘛,背会棋谱就成,干吗说得那玄乎?”
王伯不言,打开一个包袱,拿出一个雕纹镂花的匣子,打开,一副棋子,个个古色盎然,是楠木做的。一颗颗摆上。手一指,王文坐下。再一指,王文执子,当头出炮,马随后跟,着着按古谱,稳扎稳打,直逼过去。
王伯气定神闲,闲庭信步,青云流水,一任自然。
也不知怎么,一招不慎,王文败北。
不服,再来。再来,依然如此。
“服不,小子?”王伯问。
“爹,你怎么就破了我棋谱中的招?”王文不服
“谱是死的,人是活的。”王伯捋须道。
王文不解,望着王伯。
“下棋要技术,还要一个好心态,在赢与不赢间。”王伯话如谈禅,见儿子不懂,解释道,“不赢,就心态而言,赢输得失不系于心;赢,就下棋的目的而言,如果不想赢,下又为何,又有何可下之处?”
王文点头,似懂非懂。
在王伯悉心指导下,王文棋艺一日千里。年终,在单位棋艺大赛中,一举夺冠。不久,又在市里棋艺赛中拿得金牌。
一时,王文成了单位乃至县市文化名人。
有上级领导下来视察,单位领导把王文做为单位品牌介绍:“这小伙子是文化名人,棋界新秀。”
上级领导很感兴趣,拉着王文,对垒一局。单位领导一边观战。到最激烈时,王文手拈一子,高高举起,忽听单位领导咳嗽,手微微一晃,缩回。
一局结束,上级领导险中求胜,拍着王文肩膀,连声道“是个人才,是个人才”,满面红光,满意离开。
单位领导也很高兴,满意地拍着王文的肩。
到下一年年末,单位再次组织棋艺大赛,邀请各界棋手参加。单位领导也赤膊上阵,参加竞赛。三天下来,只剩下单位领导、王伯和王文三人。
单位领导和王文首先上场,半个小时,王文落下马背。
接着,王伯上场,粗衣布鞋,施然坐下。
单位领导举手为礼,让王伯先走。王伯不言,微摇五指,按常例,对方先走。
领导再不客气,执子为先。
王伯脸带微笑,飘飘如仙,举手为棋,行云流水。
下到紧要处,王伯双眼微阖,眼内有光如香火,熠熠生辉,拈起一马,全场寂静。突然,王伯感到脚下被踩,回头,见儿子一脸惶急。
王伯无言,心中微叹,抽回了马。竞赛结束,双方平手。
领导笑,说:“王老,来,还是决出冠军吧,否则,不好发奖。”
王伯笑笑,说:还是你们下吧,老朽累了。”
王伯回家,拿出楠木棋子,一颗一颗放入火中。王文看见,说:“爹,你怎么烧了自己心爱的棋子?”
王伯说:“我不配用它。”
“那你留给我啊。”
“你?“王伯摇摇头,一脸悲哀。
从此,王伯再不下棋,更不看棋,也不谈棋。小镇,少了一个高手,多了一份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