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麓山山脚下,买了一条紫色水晶吊坠,配上银白色的链条,煞是好看。水晶里面嵌着一粒米,米上竟能刻字,老板问我想刻什么字,我思忖了片刻,在纸上写下 —— 一点点幸福。
在店老板一双巧手的摆弄之下,“一点点幸福”这五个字竟全部被工工整整地刻在了那长不过一厘米,宽不过两毫米的米粒儿上,透过紫色的水晶看去,美得越发令人赞叹。朋友们见了那吊坠,总会羡慕地捧起来,细细地观摩,临了总会问一句:“米上刻的什么字?幸福一点点?”我摇摇头,答道:“是一点点幸福!”
古语有云:贪多嚼不烂。饭要一口一口吃,事儿要一件一件做,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一口气也爬不了整座山。曾在微信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常常因为一时的需要,大量购入某种东西,以致到后来泛滥成灾。回过头来想想,其实点到为止就好。我们不必为了以后可能的需要和假设的便利,消耗金钱和空间。”
反观自己,对待饮食、购物,总是讲求多。吃饭的时候,买来一大堆食物,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仅没能领略到食物的美味,还把胃撑得难受,胃病也因此而衍生;购物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需求,总是先把东西买来囤着,久而久之,房间里、书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杂物。小时候,橡皮泥总是买了一盒又一盒,旧书包明明还能用,却又吵着闹着要买新的书包。那时,家长总教育道:“要节约,物品用完了再买,东西用坏了再换!”当时觉得不服气,总以为是大人太小气,现在才明白,那是在教育我不要贪多啊。
不仅如此,我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总犯贪多的毛病。看见各种兴趣辅导班,便嚷嚷着要报名。先是闹着要去学舞蹈,进而又对钢琴动了心,无奈钢琴没学几天,又盯上了小提琴,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学校里发的厚厚的教科书都没来得及消化,却又要买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若是选定一本教参,配合教材仔细研读那也好,但事实却是,买来的一大堆教辅,最后一本都没看,全搁在那儿睡觉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的资源也日臻丰富,可这对我来说却是个问题。因为我面对这些资料往往无从选择,这也想看,那也想瞧,我在网上订阅了好多期刊,却总是没能认真地浏览。
吸取了一味贪多的教训,我现在做事尽量遵循“一点点就好”的原则,吃饭时细嚼慢咽,因此减轻了胃的负担;去超市购物时,只买当前急需的;去图书馆借书时,必定会在借之前列出不超过两本自己喜欢看的或是急需看的书目;浏览网页时,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对自己目前有用的东西,你可能会产生“那你的知识面岂不是太窄”或者“你会错过好多精彩”的叹惋。但,我觉得,比起博览而无精钻,我更喜欢只看、只想、只做一点点。吃得太多,会消化不良,关注得太泛滥,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每次只吃适量的食物,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好;每次只采购一点物品,能缓解当前的需缺即可;每次只借一点书,却又刚好符合自己的阅读速度。你可能会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反驳我,可能认为我这样会导致想问题、办事情不全面。对此,我也不知该如何辩解,只是觉得追求“一点点”是否能够“幸福”也要因人而异,我之所以追求一点点,是因为自身深受“贪多”恶习的残害,所以才为之。
每次只学一点点,量虽少,却能学得精透;每次只进步一点点,速度虽慢,却走得稳稳当当。常常想着,若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到了岁末,我就能如老农点收粮食那样,无比得意地点数自己的“一粒粒”进步;若能每天朝着目标迈进“一点点”,终有一日,那点点努力会汇成一条小溪,蜿蜒盘旋着直达理想的海洋。这,便是我的“一点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