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始终坚信阳光有味道!
二十五年前,一幅名为《向日葵盛开的田原》的油画挽住她的脚步。那是我临摹荷兰风景画大师戈延的风景画,艳阳下,一望无际的向日葵把广袤的大地幻化成金黄的花海。画作的笔触虽然稚嫩,色彩却铺垫得鲜艳夺目。完稿后,我得意地将其挂在正对门的墙上。就在那天,她路过我的斗室,隔着门框她注视了一阵子,人走了,心却留在画里......
就这样,我们平静地开始共同生活,没有迎娶的喧闹,也没有婚礼欢腾,一切开始得那么简单。
与大多数同龄一样,我们的家庭生活起步于简陋的居室,与众多的邻居共用一条过道,那既是过道亦兼作阳台。
不久,我们就迎来爱的结晶,当时城市里已悄然流行起高档的婴儿用品了。从内衣、围兜到尿不湿一应俱全,工业化的制作,不但外表亮丽,质量也上乘。可她却坚持要用传统的方式去照料自己的宝贝,她坚信反复淘洗的旧棉布最适合婴儿的皮肤,经过阳光晾晒的棉布是最健康的婴儿衣料。
从得知怀上的那一刻起,她就策划着亲手为孩子缝制衣服。她收集细软的旧棉布,用最为简洁的刀法裁剪出毛坯来,再一针一线逢接起来,就在飞针走线间,一件件小衣服被整齐叠放在衣柜里,她还给那衣柜还取了个温馨的名字“宝贝的衣橱”。伴随着这一愉快的过程,体内的新生命也不断滋长,竟忘记了妊娠反应。
儿子的第一声啼哭,宣告了“宝贝的衣橱”的启用,换洗下来的小衣物被晾晒在那充满阳光的过道上,隔着窗可以望见过道上顿时丰富起来的色彩。
婴儿的衣物充满稚气,小上衣是斜襟的,无须纽扣,飘着一条小带,仿佛有一股行侠的飘逸;裤子是开裆的,散发着天真与无邪,每一件都简单得如同儿童画。从远处张望,那过道又如小人国的服装展正在举办,洋溢着人类原始萌动的美感。
衣物的来料多元,赋予了色彩的多元,过道中属于我们家的那一小段,如同满旗的航船,接受阳光亲吻的同时也传达着特殊的信号。
老丈人得知外孙出生的消息,特地从乡下赶来看望小外孙。那是他的首访,老人来到大院不打听,没问路,居然准确地叩开了门。正当我们惊讶于他的机智时,老人却笑着说:“老远就望见过道上晒着七色的童衣,哪能找不着呢!”
老人简短的答话里,我读出一种不断延伸的美意。
随着增丁,家也变得拥挤起来了,我们努力劳作,省食俭用,以便能在城里购置一处有阳台的房子。然而,当这一梦想成真时,却发现城市的天空是那么的狭窄,日照是那么的吝啬。
为了捕获那飘缈的阳光味道,十年前我们毅然决定回到郊外。居住郊外,我们拥有自己的阳光庭院,每当预报来日是个大晴天,她就会早起,用一道长长的纤绳在庭前的树与灯杆之间络出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然后翻出柜中的衣物晾晒起来。一切妥帖后,她会守在阳光下,或呆坐,或阅读,一直陪伴到太阳西斜,再仔细地一件一件撤下、叠放整齐,偶尔还会贴近鼻子,嗅了又嗅,自言自语地夸赞衣物里那股阳光的味道。
【二】
十年前,我随团去英国访问,七月的英格兰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蓝天下,我们穿过碧绿的芳草地,来到位于多佛尔市东北角的“英吉利海峡船舶交通指挥中心”交流学习。中心所在地是由一座维多利亚时代留下的瞭望营哨改造而成的,由钟楼、主屋中厅、侧室厢房、瞭望台和信号桅杆组成。营哨扼守在英吉利海峡瓶颈区段,与法国遥遥相望。我们到访的那天,空气格外澄澈,站在占瞭望台上可以跨越海峡,眺望到三色国旗覆盖下的法兰西土地。
营哨历经了二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阳光下,黑砖砌就的矮墙爬满藤蔓,盛开着绛色的牵牛花,墙与瓦一体黛色,与雪白的门框和窗棂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还是黑色的钟楼尖顶上设有风向标,铁板裁成的大公鸡被架设在钟楼的最高处,去寻觅海风的来向。
我们是正午时分到达的,指挥长格林先生的带领着全体人员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色整洁的制服、高沿帽,显得精神抖擞。格林先生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他还用怪诞的语调问候每一位来客:“乐勒化银!”奇特的韵律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双方陌生感也因此消除了不少。
我们的交流在友好的气氛中得以顺利展开,就在议程接近尾声时,格林先生突然想起一个重大的遗漏。他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字条递给团长,并低声嘀咕了几句。团长接过字条看了看,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随即站起来用庄重的语气对我们说:“这里有一封特殊的信件,我给大伙儿念一念。”他清了清嗓门朗读起来:
来自祖国的尊贵客人:你们好!
我是一名老华侨,在这里生活了七十多年。
上午,我路过这里,远远望见指挥塔前有红旗飘扬,好奇心驱使我上前探个究竟。走近了发现,主桅上悬挂的果然是五星红旗。我猜想这一定与我的祖国有关,正琢磨着进屋去向长官打听个详细。就在这时楼里的长官却主动出来向我打招呼,还把我请进屋,告诉我今天有一批来自中国的客人,所以在主桅上升起中国的国旗。长官还诚恳地向我请教中国话“热烈欢迎”如何发音。我试着教了他们,不知用上了没有?我真担心教不好。
我本来还想在此多呆一会儿,以便能向你们打听祖国的事,无奈手中之事不得迁延,只能以此信代面见。
谨祝你们在英顺利,并颂祖国繁荣昌盛!
伴随信件结尾的接近,团长语气低沉下来,团员们也变得沉寂无声,室内安静得连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时间仿佛停滞下来,不知是何人带头鼓了掌,旋即引来宾主一阵暴雨般的掌声。
结束访问时,我们走出指挥楼,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那根高大的信号桅杆。阳光里,主桅的高端飘扬着五星红旗格外鲜艳,在五星红旗引领下,左右两行七色的彩旗一同迎风飘扬,恰似“人”字雁阵,飞翔在英格兰七月的碧空里。
十年来,我一直惦记着那封简短的信件和那位不曾谋面的老人。多次试着描绘老人的形象,皓首、童颜、微佝的躯体,一袭整洁的中山装,迈着蹒跚的步子,亦步亦趋,向着远处飘扬的红旗的方向迈进……
每当我向她描述这一场景时,她总是认真听着,她说那里有一缕阳光的味道......
【三】
还有一件小事也与阳光有关。
前些年,我工作的单位接受了重大改制,个人的收入被框在固定的条目里,原本模糊空间一概取缔,美其名曰:“阳光工资”。在这一由奢入俭的变故中,员工们的收入普遍下降。牢骚、消极、怠慢以至于忿忿不平时有表露。我也不例外,甚至还将那种不满情绪带回家中,敏感的她得知这一情况后,劝我说:“阳光了不更好,明明白白一份收入,全家人都安心。”
哦!那淡定而简洁的开导还是因为与阳光搭上了边,缘由收入下降而滋生的不良情绪也随之瓦解。事后我时常想,倘若当时她与我同忾,那无异于火上浇油,于事何补?
多年来,她对阳光总是怀有一份痴情。对此,我总是付之一笑。我认为她那所谓阳光的味道完全是一种五官以外的感受。阳光只有色彩,哪来味道?不过,以上几件事让我开始趋同于她的观点,也引发我对阳光的思绪。
正当我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结束语时,她特地用“向日葵”作笔名替本文缀了一段名为《阳光的味道》的短章:
阳光的味道就是:
一幅不成熟的画作,偶尔一瞥却牵引着一个人一辈子的情感。
阳光的味道就是:
与大多数同龄一样,我们的家庭生活起步于简陋的居室,与众多的邻居共用一条过道,那既是过道亦兼作阳台。
阳光的味道就是:
异域碧空里的五星红旗,引来老华侨对祖国那份真挚的祝愿。
阳光的味道就是:
那份虽显得微薄,却让全家人安然入睡的阳光薪酬。
阳光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