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时候,我在乡村一所庙里读初中。那时农村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种场面就象“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我在玩耍时,上课时,常常被父母唤回家去施肥,下种,收获做永远做不完的农活。迟到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匆匆赶到学校,老师都会毫不客气的让我享受不尽的阳光浴,而后终于导致当天的物理考了倒数第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只见大门上母亲的留言:马上到渠北边摘棉花。一直辛苦到傍晚,才看见水缸素面朝天,等把水挑满,已经是人困马乏,作业还没有做呢!
那样的日子,我对书的渴望却始终没有浇灭。有一次,我一边烧开水一边读一本厚厚的书,精彩的内容使我全然不知铁锅已被烧的通红,父母还等着喝水呢。父亲一怒之下把书扔到雨中。望着外面的细雨,读书和劳作象把人撕开了一样,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片自由,无拘无束的空间成了我的梦。
这一天终于来到。父母要去姥姥家。我可以不去并且没有安排什么。我开心的躺在凉席上翻滚着看<<剑河浪>>,那是一部描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剑河边战天斗地的小说。看累了,我就爬上屋顶,骑在屋脊上吃着晒干的红枣,眼前只剩下柳竹惠和冯志凌的阶级斗争一波三折。自由的阳光静静的撒在我身上,幸福的时光在悄悄流淌,屋前的梧桐时不时的将荫凉扫过我快乐的地方,自由竟是15岁的我对幸福的唯一诠释。
19岁的时候,我去离家30里的地方读高中,用满腹的知识轻叩大学的门。父母看到希望,不再舍得让我做农活,我一头扎进书的世界不知疲倦的游泳。“我看见书,就象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高尔基的名言竟是我当时的感受和写照,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不涉猎,与文学大使和泰斗交流对话,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考上大学,去博览群书,做书的赤子。
25岁那年,我与相恋几年的他走进婚姻的殿堂。婆家结婚没有婚床,没有窗帘几乎家徒四壁,寒酸的感觉使我现在回想才知道的。而那时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幸福的滋味已经远远胜过豪华的婚礼。爱人会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给我,所有的家务都揽去。用一辆自行车载着我东奔西忙,一点病疼都会使他魂飞魄散,我有一种被他捧在手心的感觉……成家的时候公婆没有给我们一块钱,尽管日子是那么的清贫,几个月我们才攒够买锅的钱,但我们从不知道还有什么人比我们更富裕,幸福一直在我们头顶萦绕不散。
40岁的时候,我对幸福的理解有了理性看法。母亲从我身边走去,还有许多年轻的生命在我眼前消失。颈椎病,腰腿疼开始干扰平静的日子。每次看望接病人出院,都是幸福的感觉。有人曾说:1000000中,1是健康,其余到是0。真是好经典!30多岁为经济翻身打拼,透支了年轻的身体,现在终于得到回应。我健健康康的活着,为爱人做一份可口的饭菜;我健康的活着,儿女回家的脚步就会加快;我健康的活着,远方的朋友就能时时感受一份温暖的牵挂;我健康的活着,是父母面前一座厚实的墙,使他们免受风雨之苦;我健康的活着,尽享赚钱的乐趣,花钱的潇洒,情爱的温暖;我健康的活着,用良好的心境倾听草原的牧歌,大海的涛声,黄河的汹涌。
幸福象鲜花一样,在生命的每个季节自由绽放。当春风吹来,它象迎春花一样美丽婀娜,让我们尽享温暖与美好;在寒夜,它斗雪傲霜,让我们学会自信和坚强,更加的热爱生命。幸福象鲜花一样,撒满我们生命的旅程,一路鲜艳,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