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读书内化为人的品质”卢校长如是说,是的,读书将会让人更睿智,那么能有自己的思想那就要进行记录,根据本学期我们本学期学校的工作部署,结合一年级开展的写绘模仿创作教学,本学期教学计划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日记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调查、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记述下来,这不但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写作材料,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日记正是最好的载体。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日记是学生倾诉的对象,日记是学生心灵的写照,日记是让学生“想说就说”的舞台。通过日记使作文教学有良好的氛围,从而激活学生写作
一、互信→互动→互相激励。
1、沟通心灵,改善学习气氛。
(1)教师走近学生。
教师把自己融进学生的队伍,成为学生的交谈者、倾听者、建议者、合作者,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缩短心理距离。特别是对于中下生,让他们不再不懂装懂,走出“问”的心理障碍。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对中下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他们的日记见缝插针地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要歧视和冷嘲热讽,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课堂游戏、日记讲评……
(2)师长沟通联系。
①争取家长配合:给固定的书桌,给固定的图书角,给子女独立支配的时间。创设安静的环境,多督促,多检查。
②密切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交流学生的日记表现。学生日记特别好要发报喜,学生日记有进步及时反馈,学生日记有困难寻求支持。并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尽量争取家长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舒心的写作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对写作效能产生的干扰。
2、促进参与,提高参与密度。
日记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外,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设计好情景,以不伤害学生心理品质为原则来设计。
(1)生生互动。
布置一些合作式写作,组织小组合作或自我结对,互帮互助。“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坚持“兵”教“兵”,可以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效果。
(2)师生互动。
这是师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学生在参与日记练习时,教师要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在师生和谐的互动生活中,促使学生更愉快地完成日记。
3、互相激励,增强日记写作欲望。
激励是成功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
当学生的日记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时,他的成就感愉悦感就会成倍地增加,而这种愉悦感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动机,促使学生以更好地心态持续完成写作。因此,教师可以把日记进行交流,相互传阅,让学生体会到“我的日记别人在欣赏”的那种喜悦和骄傲;设置“日记光荣榜”、“创意日记”,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日记成果。在评价日记时,给学生画笑脸,盖个“你真棒”的印章。
二、自主→自究。
1、自主。
因为现在孩子们刚刚学着写,所以我先集中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写日记的信心,重在激趣,让学生热爱写作。注重亲子合作,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合作来完成日记的写作。我决定进行分层写作。
(1)篇数分层。
在日记的篇数方面我们可以规定最低篇数(设立积分奖励,一周要达到三篇,达到这个篇数可加三百分),而篇数不设上限,在三篇的基础上每增加一篇加一百分作为对学生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使潜能生不增加负担,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学优生发挥他的优势。
(2)字数分层。
对于潜能生更大的问题在于每篇日记的字数,我们可以规定每篇日记的字数至少达到大作文本的半页,因为现在才是二年级,所以先学着写一段话,达到加五十分,否则不加。而对于学优生不限制日记篇幅的长短,在规定页数的基础上超过半页加五十分,以此类推,可以酌情调节分数。
2、自究。
日记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写日记的最终目的就是感悟生活,懂得生活,这是它的价值所在,日记要重视反映生活实际情况所以我着重引导学生留意校内外生活,为学生提供观察线索,制定观察任务,探究生活的亮点。将观察、探究的结果写成日记,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书报,或通过电脑网络等其他媒介,及时记下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的自觉性,从获取自己所需的灵感和素材。也就把读书积累中和网络媒体中字词句段应用到自己的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