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乡下拿来一只鸭子,等第二天去宰杀。6岁的侄子时时逗着玩,鸭子在房间里迈着绅士步走来走去,孩子就哈哈笑起来。
孩子奶奶见鸭子在家里到处拉屎,把鸭子宰杀了。侄子在一旁看着鸭子脖子流血,扑腾几下就死了,难过地走开了。边走边哭着说:“叫你们不要杀它,偏要杀,鸭子好可怜哦。”中午,侄子拒绝食鸭肉,无论我们怎么劝说也不动筷子。
这让我想起了我9岁的时候,中午放学回家,父亲叫我先去把鸭子赶回家再吃饭的事。我费力地驱赶着鸭子,肚子已饿得咕咕叫,鸭子们却一点都不慌,仍然大摇大摆地在水田里游来游去。心里那个火呀,就要往外冒。我恨恨地对鸭子们说:“还不回,拿泥巴砸死你们!”我捡起一块泥土使劲地扔了出去。突然,我发现有一只较小的鸭子瘫在水田里,其他的都往家里跑了。我一下子慌起来,“别那么凑巧吧”,我祈祷着。赶忙下田捡鸭子。小鸭子的脑袋上,一个口子正冒血,它已经死了。我急得哭起来,“我成了杀害鸭子的凶手”,一个强烈的声音在脑子里回响,立刻,愧疚和后悔包裹了我的心。鸭子死了,在我年少的心里既觉得很对不起这只鸭子,又担心父亲责骂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好,于是提着鸭子,坐在田坎上哭泣。后来,母亲把我喊回了家。父亲笑笑对我说:“鸭子死就死了嘛,没关系!咱们养鸭子就是养来吃的嘛,今天正好加个菜,姑娘别哭了啊!”可是那天的鸭子肉我没有吃,我想也许是对小鸭子的歉疚让我不愿意吃吧。
我时常在想,幼年时,我们常常为自己的一些过失给他人(甚至只是鸭子这样的小动物)带来伤害而愧疚、难过、自责。成年了,有意或是无意的,我们也会因为一些言语或行为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然而不同的是,我们内心的愧疚却越来越少,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冷漠、狭隘,也许是越来越多的难以满足的欲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