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比较呢?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从小到大,每当必须去比较时,便总是无法快乐。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被比了下去而不甘心所致。但也偶尔有比过别人的情形发生,自然也会沾沾自喜。但这种感觉毫无重量,转瞬即逝,除了助长自恋,徒留一场虚空,没有意义。
或许这便是我一直反感比较的原因。可无奈我们的心,却偏偏总是在每时每刻的比较中度过。
或许,讨厌上学也是这个原因吧。学校除了提供有限的知识外,更无限开发了花朵们无止境的欲望与野心。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价值都被成绩与名次草率地下了结论。最后所有的汗水和拼搏无非是为了超越更多人,又有几个是真的为学问而来?
于是,才有了这样一个家伙,他曾拒绝上学、拒绝考试……他害怕比较。所以,他最后终于离开了考场,如释重负。
我曾认为艺术是最完美的选择,因为只有艺术是不能用一个既定的标准来判定好与坏的。就像每个人一样,无可替代,又如何比较?所以面对任何一件艺术品,我们所能给予的评判也只能是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谁也无权断定好与坏。
在支离破碎的中学生活中,我还进入过一所艺术学校,在这里我试图寻找新世界,非常喜欢一个人在午后的画室里安静地完成一张水粉画的自在,也喜欢在盛夏的夜里倚在窗口听琴房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练习曲。可这些美好也只持续到自己创作的艺术品变成作业,然后再变成一个数字,被排列在另一堆数字里,原来艺术也逃不过比较。
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学校,毕业证似乎还在那里被扣押着,或许已遗失别处,但那都已不重要了,因为我不需要那张纸,更不需要那张纸对我的能力的浅薄认定。
我依然对努力学习或努力工作的人无动于衷,尽管这种行为不知从哪个朝代被歌颂成某种精神。但究其根本也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更大的需求,好在比较中超过更多人,从而更高人一筹罢了,终归都是人类争强好胜的本性在作祟。
当然我也努力过,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花费青春年少;当然我的争强好胜也曾被称颂。我看似顽强的拼搏进取也是无非在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恒心去完成某件事情。
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我奋斗了许多年,经历了无数的跌跌撞撞才得到大家的认可。起初以为由此可以义无反顾地创作下去,但直到升入高中后才终于明白,原来写作也依然逃不过比较的命运。
于是我失落了好一阵,而当我的头脑中开始出现“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老师们称颂”的时候,我开始咒骂自己,我鄙视自己开始自甘堕落,变得肤浅世故了,并开始怀念那个曾经愤世嫉俗而又勇敢走在自己路上的那个少年。
可后来才明白,那个少年一直以来的特立独行,不正是在向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标榜他的与众不同、超凡脱俗吗?然而他真的以为自己逃离了比较的樊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