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与放下「人生感悟」
我们身处在红尘俗世中,心里不免常常为繁琐的小事记挂。禅师让信徒放下的无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美文欣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有一次,一个信徒来拜访赵州禅师,他看见其他来访的信徒都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来,而自己什么都没带。因为没有准备礼品,他就抱歉地对禅师说:“我空手而来。”
禅师望着信徒微笑地说:“既然空手而来,那就放下吧!”
信徒疑惑不解,反问道:“禅师,我什么都没带,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禅师依然平静地回答道:“你就把那个什么都没带的东西放下吧!”禅师可能让他放下的是远道而来的那份心,既来之,则安之。虽然没带什么礼物,但是有那份心意,禅师还是很高兴。
可信徒还是一头雾水,说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放下呢?”
赵州禅师这才提示道:“你没有佛性,当然不是缺少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拿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缺少佛性?”
确实,我们身处在红尘俗世中,心里不免常常为繁琐的小事记挂。禅师让信徒放下的无非是那心中对“什么都没带”的那份牵绊,那份执着。太执着于一事,对佛来说是烦恼痛苦的根源。只有涤除种种烦恼,才能显见佛性。而信徒不但不明白禅师所说的,反而更徒增烦恼,所以禅师说他“没有佛性”。
这则公案被后来的.许多禅宗名家转借:
性空禅师对一个年轻的学僧说道:“假如有人掉进千尺深的井里,你能不凭借什么把他救出来吗?”
学僧叹了口气说:“近日,湖南的畅禅师去世了,他生前也和您一样讲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话?”学僧就被禅师赶了出去。
事后,仰山对性空禅师的话也很纳闷,就忍不住问耽源禅师:“依你看,怎样救那千尺深下的井中人呢?”
耽源禅师反问道:“痴汉,谁在井中?”
仰山不明其意,还是不死心,又跑去问沩山禅师:“老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那井中之人?”
谁知,沩山禅师却出其不意地大叫一声仰山的名字:“慧寂!”
仰山下意识地应道:“在。”
沩山这时才说:“从井里出来了呢?”
原来,性空禅师举“井中之人”这个问题,是让学僧不要心陷这个问题当中。显然,学僧茫然不知禅师的用意,还以为他的话“不合乎常理”。他自然也不会去拿起问题,辜负了禅师的用心,所以被赶了出来。而仰山却是闻着有心,听着有意,心里明明拿起了问题,却不知道懂得放下。最终连他的心也深陷于那“井中”不能自拔。所以不曾有人在井中,偏偏仰山掉进了井中,还好被师傅叫了出来,到底“从井里出来了呢”!
能不凭借什么把掉进深井里的人救出来吗?有的,就是“不想”。不想也即不见了,不见有人掉进井里啊,心无所执念,无所顾及。井在何方,人在何方,本来就无此井也无此人。任何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徒劳的,因为任何方法都要有所凭借。不如“不想”,诸相皆空。
回想我们的生活,不是都这样吗?烦恼不存在,心里寻烦恼;越想越烦恼,烦恼更烦恼。最终我们就深陷在烦恼的深井中无法自拔。不如不想。
还有一则更早的禅宗公案,讲的也是“不肯放下”。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黒指的婆罗门两手各抱一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黒指说:“放下。”
于是婆罗门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右手的那个花瓶放下。
谁知,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黒指婆罗门就说:“我已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
佛陀说:“不,你还需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在没有什么了的时候,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是啊,我们抓在手里的东西,要真正放下的是谈何容易啊。
我们有了功名,就热衷于追名逐利;有了金钱,就对金钱念念不忘;有了爱情,就希望爱情天长地久;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死死不放。我们肩上的重担,心里的承受,又岂只是手上小小的花瓶?这些个重担与压力,使我们失去原来的自我,艰苦地活着。我们的心在红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后无法出去。
让我们的心学会“放下”,这不失为疲惫的心从深渊的痛苦里解脱的好办法。
【拿起与放下「人生感悟」】相关文章:
1.拿起,放下美文
5.拿起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