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能时时归零与掏空,那么他一定是一位时时在进步的人。
木雕艺术家吴荣赐,在六年前回学校重新当个学生。
四十五岁那年,他突然决定回学校念书,以弥补幼年时候书读的不多的缺憾。他说:"记得那个时候,我有个展览在法国,为了出国我想稍稍恶补几句简单英文,原本只是恶补,但却受到朋友的鼓励,也学出了兴趣,就兴起了回学校念书的念头。"
吴荣赐从报纸上得知,有位八十几岁的老先生,多年来不断地参加大学联考,为的就是想要考进一所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这个新闻加强了他回学校念书的决心。
于是吴荣赐和太太商量,想效法老先生好学的精神,吴太太也非常支持先生的决定,并陪着吴荣赐到大直国中补校报名,所以,吴荣赐重回学校,太太在背后推了他一把。
事实上,在回到学校之前,吴荣赐已经在国内艺术界享有极高的盛名,但让自己重归零,需要很大的心理建设,因为年龄的关系,跟同学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代沟,在心理上的确有些不平衡。
吴荣赐在班上不但没有特权,每个月还得轮一次值日生倒垃圾、洗厕所,一样都不能免,由于年纪比同学都大,所以,就比其他的同学更用功,从大直国中补校一直念到中兴高中夜间补校三年级,这位木雕艺术家为自己"刻"出了另一个天地。
在社会工作多年有点成就的人,其实都会发现,知识的折旧率满高的,如果没有持续一直在学习及努力的话,其实是很容易被淘汰,所以,必须让自己时常保持归零和掏空的状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欹器"是古代的一种器具,只装半满水,它可以站得非常稳,如果全满,反而会翻倒。古代君主常放在身边做为反省的用品。
"扑满"是陶瓷做的存钱盒,一旦装满就会打破,人生亦然。不论有钱或有名,都不如甘于不足来得安全,因为盈满反而丧失安全感,容器尽可装满,但若不能察觉它的不安定,一个意外就足以使它翻覆,造成令人欲哭无泪的后果。
一个人要常常有归零的想法,才有进步的原动力,有了归零的想法,才能掏空自己一些不合时宜的偏见,也能重新接纳新的领域和视野,拓展自己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