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是否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哲理

时间:2021-08-31

  “以德报怨”这种思想蕴含着什么?“以直报怨”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存在某种度去判断“以德报怨”符不符合时代精神?

以德报怨是否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哲理

  “以德报怨”可以理解为不要认为对方是罪犯,就像罪犯那样对待他。老子的“德”与孔子的“德”不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它们存在必然的联系,区别在于层次上。孔子说的“德”,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优秀品德的“德”,而老子所说的“德”则是大道在世间万物中的体现,是道与物联系的纽带。对比之下,孔子说的“德”与我们实际生活能够很好地联系上,但老子的“德”似乎比抽象中的道德还要抽象,原因在于我们对老子的思想还没有读透。一旦弄懂和掌握了老子的核心思想,世间万物似乎在我们自己的掌控之下。

  孔子“以直报怨”的观点,是以人为本的,也许更能让人接受。因为它既符合人情事理也有理性精神,同时也合乎现代法治精神的道德要求。“以德报怨”那样迂腐和不切实际。例如我们想象一下大同社会,人人都像君子一样拥有相当高的素质,人人都心情舒畅地生活时,心中没有愤懑,便不需要“以德报怨”,即使存在抱怨,“以德报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人们常说,既然能够化解烦恼痛苦,就不需要树立一个崇高的道德标准来禁锢人性从而逼迫进入这个圈子,加上“以德报怨”首先要做到忍辱。忍辱,也要量力而为,如果这件事情你可以包容,那当然可以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如果这件事超出了你的包容力,你却要勉强自己去忍辱,内心就会积聚一股怨气,那就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比如一滴墨水进入一杯净水中,净水马上就会变成黑色;但如果一滴墨水进入一池净水中,恐怕影响不大;哪怕一吨的墨汁流进大海中,海水的颜色也会很快恢复如故。

  如果你没有读过老子,而是一味地读孔子,你永远理解不了“以德报怨”这种思想的真正含义,同时,你会用孔子的“以直报怨”来证明你的观点——以德报怨不符合时代精神。

  然而,一定会有人肯定“以德报怨”是符合时代精神的。

  老子的“以德报怨”并不排斥孔子的“以直报怨”,而是在“以直报怨”的基础上,社会上不把人分为英雄,君子,小人,罪犯等不同的种类,用正当的手段惩罚罪犯,而这种正当的手段就是用善心和慈悲感化。由此看来,“以德报怨”并非大多数人能够遵行。事实上,在道德范围内,又出于自然这种特定条件下,“以德报怨”不是不可以,其中所蕴含的以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不计前嫌地以恩惠去回报他人,或许还会想人们昭示一种向上的,与人为善的道德取向,这对于化解人际矛盾,和谐人际关系,也不无积极意义。

  “以德报怨”,究竟符不符合时代精神?答案概括为两点:第一,个人修德的程度有多高。在他人对我们侮辱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更要注重个人修德的时刻。以我们崇高的道德去感化物质的外国人,还有无耻的卖国贼。让他们感到对不起我们,感到丢脸,而对我们的修养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目的。第二,具体的环境运用恰当的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面对罪魁祸首的藏族分子,我们如何  “以德报怨”呢?难道在此时就施行“以德报怨”,无知的藏族分子要等到何年才被我们感化,而我们应该用法律制裁他们。将他们的罪行露出来,给予西藏无知的西方人了解事实的机会达到“以德报怨”。

  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界限的度,我们只有认识了这个度,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