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刚下课,孩子们都在喝水入厕。我收拾好教具,正想去倒杯水喝,只听到“乒乒乓乓”一阵响,紧接着传来孩子跌倒后的哭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乐乐被椅子绊倒了,她的膝盖被磕了一条红红的印子,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呢。我连忙跑过去,扶起她:“你太着急了吧,痛吗?”她眼泪汪汪地看看四周,说:“椅子……孟博的椅子没推好!”我一看,果然,孟博的那把小椅子就横在一旁,挡住了本来就不宽敞的过道。
我们每天在活动前、课间时让幼儿把自己的椅子塞进桌子底下。经过一次次的提醒、练习,大部分孩子们都能够自觉地放还椅子。这样,活动空间增大了,又很整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当我们认为孩子们做的还不错,不用老提醒了的时候,就总有一些性子急、忘性大的孩子一听说下课了,或是要外出活动就忘记了推椅子。于是,在乐乐摔倒了以后,我再一次向孩子们强调推椅子的重要性,并告诉大家,以后看到哪一个小朋友没有推椅子就告诉老师,想以此来监督那些不推椅子的孩子。
没想到这个要求一提出来以后,班上的告状声此起彼伏,每节课下课后都能听见小朋友来告状:“老师,××又没有推椅子!”这下,既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们学会了告状!
我 细细的想了想,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每每抓常规,一段时间里孩子会很守规则地坚持下来。但就在你想松口气,把注意力转向别的事情时,孩子们很快会重蹈覆辙,刚刚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就荡然无存了,看来“常规常抓不懈”这句话不无道理。孩子们之间的监督,也并不是要让他们去捉别人的“小辫子”,而是想让孩子们能有一个相互监督的过程。
于是,我又告诉孩子们:“当看到你的同伴没有推椅子的时候,请你悄悄地提醒他、帮助他,咱们还要比一比,看看是哪一组的小朋友小椅子推得最整齐。”这样一来,班上的告状声没了,倒是经常有孩子来我这里邀功:“李老师,亮亮忘了推椅子,是我提醒他的!”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会摸摸孩子的头,给与赞扬及鼓励。慢慢的,班上的小椅子推得越来越整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