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搅面馍馍。
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受过很多苦,一双缠裹过的小脚就是她苦难人生的见证。
奶奶很能干,总能把苦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那时是集体所有制,除了老人和幼儿,全队的社员都一起劳动,种得的粮食归集体所有,每月按劳动工分分粮食,我家虽然不是缺粮户。但奶奶日子过的节俭,比喻“饭不够,菜来凑”就是奶奶的口头禅。
那时大人除了出工挣工分,就是尽量地种菜园,红薯,南瓜,豆类,田坎地坡,只要有一锄头土,就会被用来种上各种蔬菜。
半粮半菜的日子,是那时候最好生活。
奶奶是种菜的好把式,菜园里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光青菜就有好几种,特别是一种叫春不老的青菜,一直可以吃到农历二月底。
兄弟姐妹当中我最大,是奶奶的得力帮手,每天放学,我都要帮奶奶浇菜园,伺弄菜园子。
春天,青菜苔起来了,奶奶总是吩咐我弄回来许多,再拔回几窝小葱,做青菜馍馍吃。
青菜焯过水,捏干水分,切碎,拌上盐和剁细的红辣椒壳子,加上细葱花,就做成了馍馍馅。别看这馅料单一,在那时可是我们填饱肚子的美食呢。
那时的面粉又黑又粗,一点也不劲道,奶奶就用挤出来的青菜汁和面,说是和面,其实是搅面。
用青菜汁搅出来的面,有韧性,包的馍馍皮不破。
奶奶已作古几十年了,怀念奶奶,更怀念奶奶的搅面馍馍。每到春天,青菜起苔时,总是回味青菜馍的味道。
做搅面馍馍一点不难,现在的市场上,面粉质量好,搅出来的面又有韧性又白,包出的菜馍馍皮薄,好看又好吃。
我是用农家土鸡蛋煎两面黄,过年买的黑农家猪肉,捡肥的切细丁,小火熬出油,加上葱姜蒜炸香,然后把焯过水切细了的青菜放一起,淋上香油,加适量盐,搅拌均匀,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青菜馍馍馅就弄好了。
搅面馍馍最关键的是面要搅的好,面粉、水的比例要掌握的恰到好处,搅稠了,馍馍皮硬,厚薄不匀,不好吃。面搅稀了,提不起来难成型,包不住馅。
面搅好了,静置十多分钟,面板上撒一把干面粉,用筷子搅一坨面起来,放干面粉上,按平,舀一大勺青菜馅放中间,将面的边边围着馅提起,掐掉面头,用双手把包馅的面拿起,团上两圈,然后按在锅里,轻轻的均匀的从中间往边上按,这样馅匀,皮薄,翻一面,煎两面焦黄。
薄薄的皮里,绿的青菜,黄的鸡蛋若隐若现,吃到嘴里,满口清香。
吃着美味,奶奶的味道溢满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