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环保,幼儿主导自制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1-08-31

  信手拈来的废旧材料成了“烫手山芋”,本意为提倡绿色环保理念,结果却因耗时耗力成为负担。面对这样的尴尬,其实是有办法解决的。

正确理解环保,幼儿主导自制的教育随笔

  环保不应变味

  所谓“废旧”就是废弃或陈旧的东西,然而有时候所谓的废旧材料并不“废旧”。当下,有的幼儿园为了体现“环保先行者”的角色,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废旧材料”。比如,把洗衣机上水管制作幼儿做操的轻器械,一根洗衣机管切成三四段,每一小根窝成一个圈,然后缠绕上各种颜色的毛线,平均每个班要买三十根左右的洗衣机管、十来斤毛线。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些花费也是不小的,这样的做法算是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废旧材料之所以被我们利用,是因为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经过幼儿和老师的巧妙加工,使之脱胎换骨,重新有了可利用价值,为幼儿的生活学习增加乐趣。

  让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价值,才是环保的本意。如果为了自制材料而大费周章地把新东西变成废旧材料,岂不是本末倒置。

  正确引导是关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上提到: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多种材料的提供目的是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在本话题中谈到“用硬卡纸做拖鞋”,其实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请幼儿先观察了解自己穿的拖鞋的鞋底和鞋面都是什么材质的,鞋底有塑料的、亚麻的,鞋面有塑料的、布的、皮的等等。

  然后,进一步探讨这几种材质有什么相同点,比如柔软、结实、不易磨破。

  接下来,讨论和寻找如果我们要给超市制作拖鞋,可以使用哪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孩子们寻找后发现,可以使用有一定厚度、又便于裁割的材料做鞋底。

  再下来,在鞋底上打上洞,后面的鞋面制作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鞋面的选材可以引发幼儿的探索,利用毛线、包装绳、塑料跳绳、鞋带等进行编织,或者用布条打结等等各种好方法进行创作。等到孩子完成之后,往脚上试一试是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的,既可以穿,又可以卖,两全其美。

  而引导幼儿自主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整个过程也真正达到了《指南》中倡导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教育目的。

  幼儿是自制活动的主人

  日常生活中,针对废旧材料的收集和利用,大多时候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可见,材料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收集材料的过程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因素和教育契机,充分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自制活动要从幼儿的问题中提取,物质准备要靠师幼的齐心协力,这一过程要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即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地统筹师、幼、材料之间的关系,使自制游戏材料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