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活用资源_教师随笔

时间:2021-08-31

  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见图1),并思考:每两个手指之间夹1支粉笔,一只手可以夹几支粉笔?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得出结论:5个手指可以夹4支粉笔。随后,我又借助其他素材,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物体排成一排时的间隔现象及其规律。

  练习过程中,教材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解决这一问题所用到的规律与学生之前发现的规律并不相同。前面是物体排成一排后的间隔规律,而这里却是物体围成一圈后的间隔规律,是前者的一种变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情急之下,我再次想到了手:我让学生将手指围成一圈(见图2),并再次引导他们思考:每两个手指之间夹1支粉笔,这时可以夹几支粉笔?学生轻松得出“ 5个手指可以夹5支粉笔”的结论后,我及时引导他们将其与开始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为什么5个手指,开始有4个间隔,现在却有了5个间隔?从而在对比、交流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物体围成一圈与排成一排时的间隔规律的不同之处。

  反思这一教学片段,我以为,首先,手隐含着间隔现象的规律,但学生却很少从数学的视角去关注过自己的手。将手引入课堂,旨在让学生有意识地从数学角度分析、探寻其中蕴含的规律,为学生探究规律提供了最为熟悉、最为鲜活的素材。可以说,两次引入手这一资源,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突破了认知难点,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间隔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很好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学生最终会以怎样的形式存储感知到的规律,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学生选择用语言记住间隔现象的规律,有的学生选择用具体的某一个实例记住规律……而手的引入,尤其是手的直观形象性,以及手的灵活、方便与无处不在,无疑将对学生有效存储这一规律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