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有人疑问,《诗经》时代距如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何谓梦回诗经植物园?
前些年,曾有一家媒体在不起眼的角落登载一则消息:台湾拟建一座诗经植物园。这则报道虽短,但令我怦然心动。
可以说,上古时代的《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植物总集。其间出现的植物名称达百种之多。“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些在古人眼里摇曳生姿的植物,今天已成为珍稀物种,被我们渐次遗忘,除了少有人类活动印痕的深山大泽还偶尔可见其芳踪外,竟纷纷在时间深处隐遁难觅了。
今天,我们往往只能通过虚拟与想象来解读《诗经》,以那些曾经在涧畔溪头随处可见的曼妙植物为背景,来完成我们对先民劳作采摘遥想与怀念。
曾经,我在大学的先秦文学课本里与《诗经》相遇,知道了它的古老、悠远与灿烂。此刻我的眼前依稀幻现出了那位采诗官摇着木鼓,奔走在阡陌民间的背影,幻现出了谁家女子在溪边濯洗薇菜顶着陶罐汲水而返的情景……
面对《诗经》,我们不能不想到在我们的脚下,在这一座座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物之上,数千年前曾是一块怎样原始而美丽的土地,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形态各异的植物按照造物主的旨意自开自败,发达根系扎入诗经深处,清香袅袅,沾满了一代又一代士人的指尖与衣襟。
前面那则报道说,台湾诗经植物园将重现上古社会的原始风貌,山川河泊,溪涧桑陌,上百种古韵沁人的植物尽纳其中,当可满足参观者的悠悠思幽古之情。
为此设计者得披阅宝典,搜奇觅珍,一些在我国已经绝迹的物种还需要重金到国外采购,可谓用心良苦。
当我们从汽车与电脑所带来的惊喜与茫然之间,从克隆技术从太空登陆从艾滋病新动向等时髦话题之间,从工资与职称的斤斤计较之间一步跨越千年时空梦回到诗经时代,抚摸那些生长在古典诗词里的灵性植物,内心的亲切感与圣洁感该有几许呢?被声光电器包围的我们,日益疏远了自然,疏远的土地,满足于在电视里漫游森林,河流与峡谷,满足于名胜古迹前对历史进行指指点点,我们很快忘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这一座诗经植物园,则无疑是一枚精神的指南针,使我们不致迷失于来时的路,我们会揣摩,某一柄小小的叶茎之上,是否还残留有先祖们的指纹?
在这里我还要向那位不知名的诗经植物园设计者致敬。在商品社会发展的今天,能保持这样一份人文情怀,独辟蹊径,关怀传统文化,实属可圈可点的雅致之举。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发财心切的地方当局,一窝蜂重复建设诸如西游记宫,水浒城,大观园,海底龙宫之类的微缩景区,就多少给人一种浅薄与短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