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在一起杂文随笔

时间:2021-08-31

跟自己在一起杂文随笔

  “跟自己在一起”,这是台湾学者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的一句话。感觉这句话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它还包含一种深度的自信!人需要朋友,需要同外界交流,否则就感到孤独无依。一个人,必须跟别人在一起,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或满足。不懂得如何“跟自己在一起”。蒋勋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你害怕孤独。”这里所说的孤独,是指独处时不去做任何事情,只是独自冥想。那么,人为什么害怕孤独?我想,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孤独时完整的自我之美。

  西方古神话故事里,传说现在的人都是被劈开了的一半(很多人也都会有这种想法),他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来完美自己的精神。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幻想,感到精神无所依靠罢了。抛开这些幻想,如果人能够在孤独中体会自我的完整,才能真正做一个精神完整的人,也才能更健康、更纯粹地爱他人,照顾他人。

  现在,我独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什么事都不能做,不得不细细品味孤独时的思绪乱飞。人在生病的时候,也最容易体会到孤独,会无端生发一些感慨,甚至奇妙的思考。我为什么会患病?毫无疑问,患病都跟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关。思想的放纵,会惯坏了肉体。原本可以简单获得的满足,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获取,属于自己的快乐也随之逐渐稀少。往往这个时候,是你最为怠惰的时候。所以无所事事会让精神变得悲凉。只有于轻度疲劳之后的收获中,才能真正体会较深的生活享受。精神可以放松,却不能怠惰。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当肉体感到精神怠惰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些在你健康状态下从不能入侵的病菌,此时也能轻易攻破你的健康防线。所以并非人老了,病就来了,而是你真的精神状态老了,免疫功能下降,不再能够抵御病菌的入侵。

  如何让精神始终保持从容又积极的状态,除了乐观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交流以外,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话题:学着体会孤独。不必费心劳神地总想让精神走出去,完全可以让它停在原点,静静感受思想的流淌,和灵魂的自由飞升。如果精神离不开任何人,你怎么能飞?

  不要总是把孤独跟自闭划等号,自闭是因为被伤害后的病态心理。孤独,有时候是为了在这感觉中寻找精神的完整与享受。人,总是需要从外界的各种声音和信息里获取满足。所以现代人已经习惯于低头看手机,无论是独处还是身边有朋友。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明一堆朋友聚会,大家坐在一起却不是交谈,而是在看各自的手机!更不用说一人独处的时候。这现象甚至严重到他们害怕独自思考!孤独,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是寂寞无助,甚或恐惧。为什么?因为人在这个复杂又虚荣的社会中,再也摆脱不了严重的依赖和被他人赞扬的从众心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种独静,用心聆听自己的.声音。仔细听,你就能听到自己内心最本初的音色;听到你真正简单的需求,而绝不为了迎合社会大众去拼命武装打扮自己;听到你的血液,会跟着你的思绪舞蹈,让你的精神状态沸腾,然后,化作你可能久违了的熟悉的液体,溢出你的眼眶!这时你会突然感到,孤独,无需别人照顾!

  所以孤独时,什么也别做,就去思考,除非你失去了思考的功能!事实上很多人只会张口说话而不会闭口思考了!他们会问,独处时我需要思考些什么?最好是,能想什么就去想什么,只要不是预谋犯罪。只有从简单的想象开始,你才会养成思考的习惯。渐渐,就能捕捉到精神是个什么东西了。也便能够适应孤独,理解孤独的深刻内涵。当你能够从容地面对孤独时,你才会领悟什么是精神的完整!

  因为,只有学会独处,才能修复残破的精神!

【跟自己在一起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迷失自己杂文随笔

2.做自己杂文随笔

3.看清自己杂文随笔

4.岁末跟自己谈谈-随笔

5.了解自己杂文随笔

6.了解自己杂文随笔

7.致自己杂文随笔

8.放过自己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