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不接时我们去啃谁-杂文随笔

时间:2021-08-31

青黄不接时我们去啃谁-杂文随笔

  “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扎眼一看,这些人可真可恨啊。挑工作,大钱赚不来,小钱不赚,不愿意吃苦。活该没有工作吗,可怜他们的父母生养了如此不孝的孩子。这些人的年龄据调查,大部分集中在八零后。23—30岁。这些人,扔在大街饿死也活该,谁让他们自己不争气。

  可是你看看这句话,“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这足以说明啃老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能自力更生的只剩5%。其他的都要啃老。抛开30%完全啃老者不说,用我常听见的话说,活该他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出苦大力,挨累!也不说那5%的诸如韩寒,郭敬明,蒋方舟之类不但不需要啃老,还能敬老养老的佼佼者,单单说那65%存在啃老问题者。这部分人,没有完全啃老,但是自己所赚的工资根本不够花,不说房子的问题,先从日常生活着手。

  作为一个正宗的80后,从小到大,常听的一句话:“社会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我们。”这句话是小时候欺骗我们最有力的谎言,是长大了以后,我们批判得最深刻,最狠劲的反动语言。年轻时候不懂,所以力挺这句名言,试着与社会接轨,忍受贪官污吏,忍受所有比自己都富有的领导剥削,还乐呵呵的鞠躬敬礼表示尊敬。那个时候我们忍气吞声对待世间残忍没有人性的人和事。大人告诉我们,社会就这样,等你见得多了就好了,再加上社会永远是对的这句名言,我们就一句话说不出来了。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家长,已经被这个社会折磨得麻木了,早丧失了争取权利的机会和想法。用句最通俗的话说,争取了也是白争取,啥用没有。去哪里能说清楚理?在你哪里的大事,在别人那里都是小事。长大以后,有思想了,一天比一天自信:自己没有完全错,有些错误不是由自己的本人所形成的,追溯上面的根源也无据可查。譬如说,我上学的时候,在大学,什么都没有学到。我该埋怨我的母校吗?各个大学都一样,不单单是我所在的学校。由此衍生了下面的问题:我们因为什么都没有学到,开始啃老了。

  不说那些没文化,没水平的。说说我们这些上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也不说那些大钱赚不来,小钱不赚的。就说那些踏踏实实在一个单位打工的。不说那些一不小心,沦落到一个惨无人寰的单位的,就说工资正常待遇正常的那部分。不用我说,我估计所有的人都听过,某某家的孩子,在某某单位工作。邻居惊叹,不错啊,真有出息,这回某某父母可享福了。知情者回复,白扯,自己够自己花就不错了。那孩子怎么那么大手大脚呢?哎,钱现在真毛啊,不够花啊。我高中同学中,最有出息的一位,毕业于南航,就职与深航。刚毕业就5000。每每有人祝贺,他父亲便深深叹息,哎,反正不用我管了,自己能够自己花。就是一分攒不下,助学贷款还得我卖苞米还呢。这位同学,上学时候非常节俭,绝对不是大手大脚的孩子。

  80后的钱都花哪里去了呢?除了自己吃饭,正常的同学结婚,生孩子,还有一大笔隐形花销是没有人好意思提起的。那就是供给了那些完全比自己富有,完全比自己有经济实体的掌权人。这部分人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明晃晃的规则。跟送大夫红包道理是一样的。送了未必给你什么好处,不送会每天找你小脚。这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的礼都收,水平有限,拍马屁功夫了得,工作干得极少,讲话极多,喜欢谈自己当年。过年过节,两瓶茅台就上千,试问,现在事业机关都存在领导多的现象,也就是新人80后,只能送给别人礼,但是没有收入的平衡,一色的都是逆差。领导都送一遍,少了一个也不行,送了不代表就能给你提干,也不是就照顾你了,只是不找麻烦就不错了。现在收礼的,对年轻人,也不是很讲究,收礼不办事者,大有存在。一个月工资3000的人,过年可能要送一个月到两个月工资的礼,这些钱,去哪里出?这部分老不啃,工作都干不下去了,那样变成全啃了。这是一部分,有病了,填东西都是啃老的原因。一台电脑3000,普通80后工资2000,用什么买?

  有些人,老人的条件也不好,但是四处举债也要被啃。年轻人有钱朋友少,大部分没有什么积蓄,就是借,也没处借。能啃老的人是幸福的,有些老人,辛苦了几十年,不吃不穿的,攒点前,一点点的都给儿女拿出来了。等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父母老了,我们的孩子又成长了,我们该去啃谁呢?那么那些社会财富都到哪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