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感动杂文随笔
自从我的长篇小说《云山记事》出版后,心情再也没有平静过。随着天南海北的各种邮寄途径,各种渠道的反馈和读后感相继而至。这是鼓励、是鞭策、是对一个文人的大爱!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一位很低调又普通的文人,然而,他在我眼里却很伟大。他似朋友善解人意,像父亲和蔼可亲,又如知己相知相伴。他就是中国著名的小说评论家,国家编导袁茂林老师。
一个素不相识,与我同年的文学家,在我出版小说的艰难旅程中,他一路陪伴,深夜改稿,病床上修正,背着稿子东奔西跑,去出版社,联系印刷厂……这不只是对我的付出和鼓励,这是对文学的尊重和敬仰,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热爱。
那是2016年的炎热夏天,傍晚,他从北京拍戏的影视现场赶到西安出版社与我相约,看到疲惫不堪的老师,瘦小的身子,花白的头发,深陷的眼窝里满是风尘,我顿时泪奔……
这是一个名人吗?一件蓝色的半旧衬衫全被汗水浸透了,汗渍一片一片紧紧地贴在他那瘦弱的上半身上。脸上汗流的痕迹隐约模糊,云里雾里似乎几天没洗过脸的样子。
“老师!”我渐掩欲滴。
他笑了,说:近期拍戏太忙,剧场离了指挥不行,必须要明天赶回北京,飞机票是明天下午一点。尽管忙,接到你的电话还是做了安排,你一个女人不容易啊!我一定帮你把小说出版发行。你的小说写得真实朴实,也是胶东半岛的一颗明珠,将来我一定把这些鲜活的故事写成剧本,排成电视,让后人记住这些普通而真实的故事,以及故事后面的传奇。这次时间紧张,我俩要跑出版社签合同,还要做很多预备工作。今晚,我们要拜访并宴请一下老朋友,一个是作协主席,一个是西安中医院手诊专家赵理明医生。宴会简单却温馨,老友相见亲切拥抱,问寒嘘暖,叙短论长,谈文学讲风格论写作,赞美当代名作家,关心国家文学大事……谈笑风生,意犹未尽。
直到晚上11点,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袁老师帮我拖着皮箱,背上背包,嘱咐着如此这般,鼓励我努力写作,创作自己的写作风格。经过了几条街道,兜兜圈圈,终于把我送到宾馆。
“进去吧,早点睡。”他说完,转身就走了。我望着老师疲惫的身躯一步一步的消失在西安街道。刹那,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每赞美老师的名气,他都摇头:“我只是个小人物!”小人物,小事情,体现出来的不正是当今社会淡漠人群中的温暖与感动吗?
就在这天深夜,袁老师写下了我终身难忘的一段。
读刘艳英小说《云山记事》后,我的第一印象是,作者以大众观点、平民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平民阶层小人物的鲜活形象;以善良质朴的笔触和关爱的情怀,对他们的生活、情感、为生存而进行搏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思想裂变,进行了理性的褒贬。因此,这部小说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凸显出了平民化的风格与小人物的魅力。
托尔金在他的小说《魔戒》里说:“小人物改变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由此可见,小人物不一定就是生活的配角,大人物也不一定就是生活的主角。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以忽视小人物的存在,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以抹灭小人物的作用,因为今天的小人物很可能会变成明天的大人物,今天社会生活中不起眼的配角很可能就成为明天大红大紫的主角,而这样的转变,或许只在一念之间。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小人物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同样可以实现从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身,成就大人物一样的辉煌。
作品中的刘雪、莲花、张岩、俞峰、明明等等,这些小人物很平凡,平凡得就像沙子和水一样,但每一粒沙子都是构成整个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每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小人物就是这样,上帝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关爱,没有给他们太多炫耀的资本,没有给他们太多华灯闪烁的舞台。但他们却不抱怨上帝,不抱怨生活,而是凭借自己的坚强不屈与努力挣扎,去改变上帝为他们安排的命运和人生,最终同样可以做出感天动地的事迹,同样可以拱起民族的脊梁,同样可以在历史大潮中留下自己坚定的足迹与光辉的身影。这些小人物的成功固然需要自身的拼搏与努力,社会的理解与关爱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真诚地道出了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融洽的呼唤。因为有爱,我们不再看到小人物在苦难中的痛苦挣扎;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听到小人物在贫困中的声嘶力竭;因为有爱,我们肩并肩,紧紧相依,手拉手,齐头并进,心连心,温暖彼此,这是一位作家良心在故事中的张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创作风格平民化的作品,把作家视线聚焦小人物,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揭示小人物的情感,塑造小人物的形象,展示“草根”的力量,使读者不仅在情感上感到亲切,精神上也产生了一种共鸣,并也获得了极大的鼓舞。这种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作者与小说中人物所代表的最庞大的平民阶层,建立了零距离的亲和关系,所以收获了最贴近民心的喝彩。
刘艳英面对底层生活的复杂,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生活,注重人物性灵的刻画,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小人物的情感具有以最原始的真实打动读者的能量。这便是“草根”的力量之所在,也是小人物于平凡中的伟大之处。而这些人,这些事,这些说不清对与错、好与坏的家长里短,看起来似乎平淡,实际上却相当复杂。这一系列的小人物不论是贤惠善良的还是尖酸刻薄的,不论是唯利是图的还是乐善好施的,他们都在伟大与渺小、高尚与卑微中绽放着人性的光辉。他们似乎,都在用自责与痛苦感悟着自己的质朴与良知,在饱受煎熬中,彰显着人性的本真;在大环境、大背景下忍辱负重,用无奈抗衡着凄婉悲凉的命运。不论是成功的,不成功的,理性的,非理性的`,她们都用内心的清澈与善良,诠释了活着的伟大。
能看得出来,这些人物身上的鲜明个性,抑或都是作者最熟悉的或者亲身经历感受过的,而且是在作者的记忆中沉淀升华,经过岁月的尘封和洗涤后,在创作时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娓娓道出。面对那么一群或爽直、或猥琐、或纯情、或放荡、或贤惠、或糊涂的普通人,那么一堆或甜美、或无奈、或真诚、或虚伪的大事小情,作者并未使鲜活的故事肆意妄行,那些珍珠似的生活片段,仿佛又准确的落在了作者事先准备好的玉盘之中,自然悦耳又掷地有声。既恰到好处,又适可而止,不得不令人惊叹作者驾驭平民题材、塑造人物形象,一切都如取出自己囊中之物一样的娴熟!看着这些爱恨缠绵的人物和故事,用一种与天地交融,万物归一的懵懂去感知那个年月,那个时代。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感觉到,内心的孤独与澄澈渐渐地从不奢华、不张扬的文字中浮凸出来,即使作者努力地用那些土掉渣的俗话俚语,去粉饰作品的纯粹,而他骨子里的儒雅总是能文气十足地淡入我们的眼帘,犹如一杯清茶,又如一瓶尘封多年的老酒。
之前我与刘艳英并不相识,而我对这本书的亲切感完全是源于对书中平民人物原型和他们生活背景的认识,它的价值在于滋生、润养、聚集了一群小人物生活的那片原生态的土地,和那块土地上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它诉说着那个时代、那片热土、那些令人称奇的故事。
第二天,我才得知袁老师写完这段,已是凌晨两点。
【难忘的感动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2.感动的杂文随笔
5.难忘初衷杂文随笔
8.难忘恩师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