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入梦随笔

时间:2021-08-31

流年入梦随笔

  缪塞(法国诗人)有言:“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以此观照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甚为恰当。

  这首诗历来声誉颇高,诗人自己“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能顾及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绝佳注脚。深秋风雨毁坏了茅屋,如果不了解茅屋的建成过程,恐怕不能理解诗人那种透彻心扉的悲凉。

  漂泊不定的杜甫一直想给自己建一所茅屋安顿下来。758年,杜甫为好友房琯申辩遭贬,由左拾遗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华州与潼关相近,安史之乱中兵祸频仍,终令杜甫在759年7月弃官,选址定居一事进入议事日程。最先,因为好友赞公说西枝村好,他去了甘肃秦州,“卜居意未展”(《西枝邨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一)》),未果。恰好同谷县令来信,便在十月赴同谷,然而在同谷,杜甫差不多过成了野人,“岁拾橡粟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作歌七首》),建屋再次化为泡影。“居不逾月,又赴成都”,终于在年底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

  公元760年的春天,终于建好了茅屋。不过以杜甫之贫困,怎么有钱盖房子?说来艰辛,这房子是靠东讨西要建起来的,有杜诗为证。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往返莫辞遥。”建草堂的钱是表弟王司马送的,应该还有其他人送钱吧,不过没有明证,属于胡乱猜测。空房子没法住,还需要生活用具,杜甫便找好友韦班索要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一个“又”字说明杜甫还要过别的,“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他还向韦班要了松树来栽,应该是为了美化环境吧。不仅栽了松树,还种了别的东西,“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这是他向韦续要竹子,韦续是明府(县令),给的自然不少,据说杜甫种了好大一片竹子,可以以此卖钱作为生活来源。他还向何邕要桤树苗,“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何邕是少府(县尉),也满足了他的要求。草堂周边还栽了桃树,这是他找另一位县令萧堤要的',“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韦偃是画家,善画马,杜甫新居落成时,韦偃来告别,壁上留画纪念,杜甫也题诗助兴:“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麒麟出东壁。一匹龁(hé)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题壁上韦偃画马歌》)。这样,草堂外有绿树环绕,内有名家手笔,杜甫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安身之处。

  不过茅屋到底是茅屋,易毁坏,坏了就得修,修缮的费用杜甫还是找人要的,“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那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时,杜甫的心情可想而知。

  杜甫居草堂的几年,是一生中难得的安定时期,但并不富足,穷困依然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