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教师不简单-随笔写作
这个教师不简单_随笔写作
为了度过坐车的无聊事件,买了一本读者杂志,坐在拥挤烦嚣的火车上,打发时间没有比看书更愉悦的事情了。
无意翻阅到其中的一本文章,一篇写对自己的老师回忆的文章,里面的文字让人眼睛一亮。也不是作者的文笔有多么的特别,而是他笔下的老师形象让我不由看过掩卷三思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爱好自己的职业,并且能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身言力行,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而这样能影响自己学生的老师现在已经很少了。而更多的老师只不过是在为应试教育的高分服务,在题海战术中督促学生们学而优则仕。所以大师级别的教师往往是学子们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而北京四中的老师李家声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汶川地震后,带着募捐的物资自费从美国飞到灾区的李赛加入到一支志愿者救援队,遇同伴先后就出了七个幸存者。李赛今年才22岁,再谈到为什么从远在万里的美国飞回时,李赛言语激动的提及了自己的老师,他尊称自己的老师为李先生。而这个李先生就是北京四中的李家声老师。
一个中学教师能对自己学子的言行影响到这种地步,我们不能不顺着这个学生的话循迹李家声李老师李先生教学的一点一滴。
少出坏人,不出坏人,培养出平和诚实的劳动者,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是李家声老师的原话,没有高调,而更多的反映的一个老师育人的心声,也是一个人的高尚情操。一个中学老师能这样说,并且这样的去教育自己的学生。那么作为他的学生之一李赛不远万里回来救灾的行为也就不难解释了。
而更为让人尊敬的是李家声李老师的学识,以及他在教学中的方式。在教授屈原离骚一文时,他走进教室就问自己的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屈原在你们这个年龄时,都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吗?”
这种透过课文背后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们对课文以及原作者的认识,李家声老师随即在黑板上写下屈原的桔颂:身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然后是李老师对此文的一番注释,再从这些文字然后悠扬顿挫的讲叙了离骚一文。不仅仅是离骚,一个有才华而不流俗,独立独行要清醒活在世界的古代名人屈原也活生生的出现在学生们眼中。这样的讲课方式原本只是书上记载,而一个中学教师李家声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言行践证着一个大师级别的言行。
对古诗词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讲解,更是他的更大的亮色。站在讲台上,在他的一吟一唱中,他的声音和表情让古诗词的精华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们更是得益匪浅。他这种教学方式,用他的话来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神韵。”李家声老师不紧紧从课本着手,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2001年,李老师55万字的著作《诗经全译全评》出版。这让更多的业内人士惊叹:一个中学老师,敢于在《诗经》领域里如此深入的研究,并且收获了如此丰硕的成果,绝对让人敬佩。而李老师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成为某种程度的专家。李老师的言行是同行业的翘楚,更是一些更高学府教授们的典范。中学和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成型和精神情操确立的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说当今我们总是叹息真正出众的人才太少,那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府中大师级别的人更少。1929年,梁启超病情渐趋恶化,学生谢国桢劝说他暂停手中的工作,注意休息。梁如是说:“战士死于战场,学者死于讲坛。”1982年谢国桢有病住院,仍然坚持看书,别人劝他休息。谢说:“战士死于战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由此可见师尊的言行可以代代相传。
解放前乱世时期,大师级别的人不流于世俗,用自己的言行践证自己的操守。为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解放后的大师级别的人在历次运动中先后遭受厄运,但是铮铮硬骨的不少。著名学者吴宓教授在被学生批斗中打断了腿依然说:“宁可杀头,绝不批孔。”可是如今盛世,我们的大师级别的人却太少了。读好书可以赚大钱娶美女的说法固然有一点的道理,但是那样的情操不可能造就大师,范跑跑更是一个跳梁小丑。而李家声李老师一个中学教师却用自己的言行践证着一个大师的情操。
看看李家声李老师是如何说:“世界上最危险的两个职业,一是教师,一是医生;一个呵护灵魂,一个守护生命,二者的危险均在于误人。他说,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故而从不敢有一丝懈怠,时时以绝不能误人子弟为己之戒。尽管李老师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但他又无比热爱教师职业。他说,古人云,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了一个人,培养了一个好人,培养了一个人才,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价值啊!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是那么纯洁无瑕;传给他们知识能力后的快慰,是天下最大的奖赏。还有什么比身心投入地当老师更好的事呢?”
李家声能到北京四中教书,是北京四中的幸运,而能能成他的学生则是一个人的幸运。而国家能有更多的这样的老师,那就是一个民族的幸事。而受过他教育的学子们年轻的李赛正在践行自己老师的言行。
文是文样子,人是人样子,一句很朴实的话活生生的勾画出一个大师苏世独立的身影。
【这个教师不简单-随笔写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