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下面是分数的意义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折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在练习上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在练习中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2、由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形象。通过分数与图形的结合、分数与整数的对应、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分数的意义表象,沟通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应用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练习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
3、练习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练习设计,问题封闭、答案唯一、缺乏灵活性。在这里注意到了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最后一道题目,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每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学中,学生不时有精彩呈现。
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联系生活练习,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
五年级的教师都知道这是分数教学的难点,学生在练习此类题目时,往往容易将两个问题混淆,错误率相当的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没有彻底理解,个别学生做题时很大程度上是蒙的。
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将此类练习作为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结合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引导。当所求问题是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时,则表示将全长(即3米长的铁丝)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则是全长的( )/( )。“每段”表示单位“1”的一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是1/7,2段表示单位“1”的两份的数,用分数2/7表示……;如所求问题带单位名称时,就应该把具体数量3米平均分成7段,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式计算。引导学生先是将28米长铁丝平均分成7段,怎么列示?(28÷7=4米)。再把14米、7米、3米……平均分成7段怎么计算,学生很自然由整数除法过渡到用分数来表式除法的商,分别是:14÷7=2米;7÷7=1米;3÷7=3/7米……这个分数是个具体的数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又如:一正方体的棱长为48厘米,每条棱是棱长和的几分之几?每条棱长多少厘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哪一问是利用分数的意义,哪一问利用了分数与除法。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还必须通过相关练习或变式练习来反馈掌握情况,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分数的意义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7.自信的意义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