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随笔

时间:2021-08-31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产,这是由于气候温差造成的,这也造就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呢?他们有哪些值得大家去关注的地方?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乡的特产随笔散文:舌尖上的乡愁,大家一起来看看。

舌尖上的乡愁随笔

  黍,是塞外土默特家乡的又一特产。属于五谷之一!故乡人称为黍子。黍有黑色和黄色之两种。黍子成熟后的颗粒光滑溜溜的,特别可爱!黍蜕皮后米色为黄色,所以又称“黄米”!加工成面后粘性大,劲道!做成的食品在家乡称为“糕”!

  黍的产量也不大。为什么还要种呢?因为这种作物也是耐旱作物,和莜麦一样,在靠天下雨吃饭的农村,就算天旱雨水少也能生长。不像小麦是个喜水的娇贵作物,没有水的几次灌溉!是不给长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这黍算是说粗不粗,说细不细的一种粮食,加工好了,属上等食物。可与白面相媲美。

  这黍米加工成面后,用水拌成颗粒状用锅蒸,拌颗粒是个需要加水适度的颗粒均匀的经验活,关系到蒸熟后糕的软硬和劲道的口感!还关系到有没有夹生饭!因为它的粘性大,在笼屉上蒸熟第一层后再蒸第二层,否则不透气后就夹生了!所以蒸的时候需要撒一层,蒸一层,熟一层后再接着撒第二层以此类推。直到第四五层够量的时候才盖住锅用大火再蒸才能熟到。糕蒸熟了,接下来,就该“採糕”了!

  “採糕”才是个技术活!採是连揉带压将蒸熟的颗粒状的面“蹂躏”成一团面团的功夫!刚出锅的糕在採糕的时候特别烫手,需要採的人忍住烫,烫的实在不行的时候沾点冷水才能继续!我们小时候见父母採糕的时候就给打打下手,端一盆冷水放在旁边。这採糕还需要有力气,这揉面自古以来就是个见功夫的活!就是练武功的人也要学这种功夫!可见其学问道理之深!

  这糕如果採好了,那口感可就不一样了。有个略夸张的故事说的就是我们家乡的的事情。一家人过年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採好了一大盆糕,不防一只狗闻香进家就叼了一口,主人打狗狗含着糕跑到家门外,这糕被拉成了一条带子就是不断!最后狗被逼无奈松了口,这糕居然自动卷了回来到糕盆里!你说劲道不劲道?

  接下来就是捏糕。将一大团採好的糕捏成巴掌大的圆形状,象征着团圆美满。此时的糕已经是成品了!怎么吃都可以!有句家乡的歇后语说:省油吃素糕!

  过去的油也不多,生产队每家人分几斤油就不错了!很多人家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就“省油吃素糕了”!但是过年的时候都最少也要炸一半。留下正月里吃。如果过年的时候也全是素糕,那么说明这家人家确实的穷的厉害了!或者说是小气(吝啬)的比葛朗台还厉害!

  糕用胡麻油炸一下叫炸糕!刚出锅家乡人们称“哧儿糕”!糕被炸的时候哧溜乱响所以叫哧儿糕!再加上吃刚出锅的炸糕会咬破糕上面的“燎泡”发出哧儿的响声,所以被人称为“哧儿糕”!有人就好这一口!我想在哪个年代一来是馋涎欲滴按捺不住二来是肚里清汤寡水急需下肚吧!

  有人让孩子们猜谜语:圆圆的,板板的,燎泡爬的满满的?是什么?怪了!包括我在内的伙伴孩子们居然都能猜出来!我想是不伙伴们都经过那点馋涎欲滴的一关啊?

  白面没有多少,缺到什么程度呢?用爸爸的玩笑话说就是“庄户人吃顿烙油饼,然后上了三天井”!我说上井干什么去呀?爸爸说:渴的不行哇!

  没有白面这种高级细粮,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糕就堂而皇之地顶起了门户!

  糕作为主食,可以配搭任何副食!有的人说汤糕搭配是一绝!也有的人说炸糕大烩菜是天配!也有的人说炸糕蘸白糖,一吃一个香!糕蘸糖行(糖稀)吃个不停!还有的说你们没吃过个好东西,那羊杈子泡糕才是正经茶把!(最好的东西,大概来自蒙古语)你看那糕字是怎么写的?旁边有个羊呢!不是和羊肉最配吗?最后又出来个人说:看你们也没吃过个好东西!那素糕焖鸡才是上讲究的呢!……

  糕有多种吃法,怎么吃都是按现代流行语就是“百搭”!怎么吃也香!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通吃”的人!

  逢年过节,有顿糕吃,日子也算过的滋润,没拉下。办喜事,糕就是上待客人最好的美食。也有取其谐音“高”的意思!过生日的吃糕喻孩子早日长高:盖房起屋喻意房高高大大!结婚的喻意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高字都涵盖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天长日久,这“吃糕”在乡下成了参加事宴的代名词了!到现在,土默川人去参加婚礼生日宴会有不少人不说搭礼,很多人还说的是“吃糕个呀”!

  你干甚个呀?打扮的妾人(客人)呀似的?

  有个吃糕出(处)呢!

  嗷!载是吃糕个呀!

  嗯!吃糕个呀!

  嗷!为不甚了!

  一种吃食习惯成了一种事情的约定俗成的代名词,这估计应该是土默川家乡的一种特色文化吧?

  莜面和糕都是耐消化的食品,吃莜面讲究“莜面吃个半饱饱,腾上点开水正好好!”如果吃的十分饱了,肚子会有饱腹感!因为有后劲,让你感觉憋涨的受不了!

  家乡的人知道,可是当年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懂啊!村里的人告诉他们千万吃莜面别吃饱了!他们不信,在那个吃粮贫穷的年代,他们认为是农民有点是否有点太“狡黠”了!怕他们来了“分一杯羹”吧?于是不听劝就使劲吃饱了。到了晚上,都在院里憋的来回乱串才知道这土默川人原来是如此诚实正直!

  莜面尚如此如此,那糕呢?

  三十里的莜面呀

  四十里的糕

  十里的荞面呀

  饿断了腰!

  ——土默特《民谣》

  从此民谣中你应该听懂了吧!

  家乡当年的莜面和糕的味道常在回忆中!至今想念!也许你要问??当年物质匮乏稀罕这些,难道现在物质这么丰富,莜面和糕不如当年的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