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料峭春寒已过,窗外风声啸啸,却已然送来醉人的春之气息。窗台前的我舒了舒筋骨,皱着眉头撂笔,远离了繁琐的理科习题。手边伴着一盏清茶,这有些清寒的天气,正是与古文书卷神交的好时候。随意翻开一页,《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段古文,仿佛不期而遇却又注定般,缠绕着缕缕茶雾,映入我的眼帘。
也许,那是六百多年前的一个冬夜,朱窗绮户下,须发皆白的宋潜溪伴着暖裘小炉,从下人手中接过一封书信,缓缓展开。笔迹略稚,字里行间皆是迷惘。细看后,宋潜溪沉吟片刻,忽而漾起一丝透彻的微笑。提笔,墨迹在纸上晕开往事沧桑。
冥冥中,历史年轮仿佛倏然倒转,两端本遥不可及的人生,竟交错起来,我就这样,与宋公相遇,在心间绽开了一朵花——
【嗜阅】
回想起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从长辈手中接过还携着油墨香的书报。草草浏览,便束之高阁。这些精美的纸张不曾被丢弃,但也不曾被注视,似乎只在外人对这庞大群体的赞叹中,才显出它们的一点用处。于是就在角落里,用时间作缝纫机,给自己披上了蝉翼般的外衣,终日含着满腹经纶,与灰尘为伍。几乎十年过去,书中的许多观点已不再新潮,倒是当年主人与它们相伴时那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豪情壮志”,却顽强地扎根到了今天。
幼时的宋濂,真算是家徒四壁,生活颇有些“短褐穿结”的意味。一颗注定不凡的心,不愿得过且过下去,也许上天垂怜,让他因缘际会遇见了书,开启了一段终生的缘分。一次次,腼腆的孩子为了特别的知己,敲响藏书人家的门,捧着书奔回家,便心急火燎地开始抄录。有时天寒地冻,砚台成冰;有时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可宋濂不为所动,一笔一划,不曾懈怠半寸。心中经纶日积月累,让求知火苗燃得更旺。
想象着宋公抄下的书页,不由得从书架上取出寒假时的读书笔记,与之对比。早已立下决心的事,两月以来,虽是略有摘抄,仍是未满几页。再看看一旁的书架,倒真称得上汗牛充栋,只不过许多都是崭新地放着,连塑料包装都没拆,心头不禁涌上羞愧。以后要勤加阅读有内涵的课外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陶冶自己高雅的情操,并且勤做笔记,增加诗词佳句积累量,相信对日后的考试一定大有裨益。
【勤学】
课本都抛进了桌屉,塞得满满当当;书包里装着的都是《读者》《意林》等与学习还算“有关联”的杂志。上课偷着打个瞌睡,课本上的勾画透出潦草的意味。下课后,迫不及待翻开杂志。偶尔“有学习的兴致”时,写上一道题,背两条知识点,冒出一句“生活如此多娇”,在玩闹般的学习中,度过一天天……
皑皑深山狭谷间,苦苦求学的书生负箧曳屣,留下深浅足印,很快被满地鹅毛埋没。拖着沉重步伐,艰难行至学馆,服侍的人也于心不忍,帮他暖了身。勉强咽下几口粗茶淡饭,宋濂便忍着手足的皴裂之痛,争分夺秒赶到先达舍中,生怕耽误了上学时辰。听着先达的教授,四肢的皴裂疼痛,腹中的饥肠辘辘,似乎都减轻了不少。
学习条件只是前提,最终决定学习效果的,是自身的勤奋程度。想起从前看过的一句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不是“学困”生,对学习的劲头也定担不上“刻苦”二字,总是凭着一点天赋,拿个还过得去的分数。以后应该彻底改掉偷懒的毛病,利用课间、午后这样的零散时间,复习文科的课文、知识点,理科的概念、题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相信必有成效。
【勇问】
执笔于书,不知从何落下,又是一道难题。试着搜寻方法,脑海却一片空白。不过几分钟,合上书,转而“攻打”抄写题而去。次日,老师讲解此题,也是基于概念和理论,此时有些“一窍不通”的意思,更觉枯燥乏味。索性草草抄了过程了事,纵是疑惑不懂,也因“做贼心虚”,害怕老师斥责而不再请教。
前辈身侧肃立凝视的,就是宋濂。每遇不解之处,哪怕只是一星半点,必要弄个水落石出。前辈讲解时,赶忙俯下身子侧耳默记;有时前辈动怒,也不敢怠慢,便另择机会再问。
我的疑惑如滚雪球,越积越大;宋公的不解便是扫积雪,越清越少。我应该尽力克服自以为的与老师的“隔阂”,勇敢发问。例如,在语文中,文言文、现代文诗歌的底蕴如同一盏盏茶,散发着清幽的茶香。独饮无味,何妨邀懂茶者同品,喝出别致之韵?
【有感】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有名言说“知识改变命运”。看到宋公求学的孜孜不倦,不免一阵自惭的喟叹。宋公在艰苦环境中积极向上,求知若渴,终成一代大儒。而拥有良好学习条件、阅读条件的我,却不懂得珍惜。若是昏昏沉沉下去,成绩又将如何呢?若是懒懒散散下去,又是辜负了谁呢?若是浑浑噩噩下去,将来又能成为什么呢?
学习不够认真的我,好似成了给宋公写信的人。而宋公,与我隔着六百年的时空,仍然以笔墨为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上了一堂课。对比宋公的努力,我羞惭于自己的懈怠;在宋公的过往里,我与改变相遇。
【后记】
合上书卷,提笔行文若飞。窗外依然风声如怒,心中却不再空虚,感慨万千。
墨痕止处,回忆并未终结。宋公凝望一纸过往,思绪却飞回个个求学的冬天。
两端人生的交点,绽开素雅之花。是书香之花,是求知之花,也是勤奋之花!